要讓被考評者懂得什麼是進取心,如何進取以及如何提高自身的能力。人的絕大部分素質構成因素,都是天生和鍛煉兩者的混合體,例如毅力、觀察力、分析能力等。有的人對於60分便心滿意足,但卻可以門門過、年年過,從小學到大學輕輕鬆鬆;有的人對於99分都很氣惱,總要查找原因,同樣年年過、門門過,從小學到大學兢兢業業。前者顯然沒有進取心,後者則有很強的進取心。對於企業來說,擁有強烈的進取心是非常必要的。但這並非說明前者不好,他自有勝任的地方。可能他的創造能力非常強,很適合創新。這種人自信心比較強,看重生活質量,喜歡嚐試新事物,卻因為缺少進取心而往往淺嚐輒止。企業要做的便是揚其長避其短,在適當的時候引進這樣的人,作為改變企業某種文化特質、加強創新能力的補充。但由於這種人進取心比較弱,較高的才能因其性格原因而不能成就較大的事業,很令人惋惜。因此,企業就應該著力培養其進取心。
進取心就是麵對任何問題都有一種緊迫感,自己不努力就會被別人超過,害怕自己成為最差的人。對他來說,學習和提高是充滿樂趣的事情。他們認為停止學習將使得自己落伍,因此,終生學習理念非常強。
GE副總裁、培訓事業部董事長鮑勃就明確指出:“克勞頓管理學院等培訓機構的使命就在於創造、確定傳播公司的學識,以促進GE的發展,提高GE在全球的競爭能力。”具體地說,就是為GE員工的成長與發展提供培訓,向GE各業務部門傳播最佳實踐經驗、公司的舉措以及學習的經驗,傳播公司的文化與價值觀。公司責任便是創造一種優良的、充滿競爭、每個人都有機會脫穎而出的環境。
在企業內,學習的知識可以分為三大類:專業知識,如財務、管理、科學技術;職業發展知識,如有關中層管理的知識、高層管理的知識等;企業戰略和文化相關知識,例如有關六西格瑪方麵的培訓。韋爾奇希望GE成為學習型組織的代表,因此提出了“群策群力”、“無邊界”等理念,打破各種界限,無論是管理者還是員工都可以互相學習。無論是何種職位、何種性別、何種地域、何種民族,對於學習來說,這些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被學習對象是否有價值。
正因為韋爾奇有著強烈的進取心,才會認為隻要是人才就應該去學習、去提高,就應該一天比一天做得更好。經過十多年的努力,韋爾奇不無得意地說:“GE的員工和管理者們從內部學,從外部學,從上到下,從下到上都在學習。今日的GE核心競爭力已經不再是高科技而在於人才的學習能力。”
正因為有了學習的衝勁,才使得GE成為了諸多領域的領航者。
GE主張合法偷學。例如,大家耳熟能詳的六西格瑪管理,這本來是摩托羅拉公司的專利,但GE學習之後,將其完美貫徹、發揚光大。如今,人們幾乎一提到六西格瑪就會想到GE而非摩托羅拉。GE強大的學習能力不但使自身提高了競爭力,而且還開拓了更廣泛的發展空間。例如數字領域的競爭。思科和Trioloy的榜樣力量,帶動了GE向這些領域發展,最終導致GE發現電子商務領域有著廣闊的發展前途;GE采納了克萊斯勒公司和佳能公司的新產品介紹技術,拓展了市場開拓能力;采用了GM(通用汽車)和豐田的高效原料供應技術,提高了生產效率,降低了成本。為把公司辦成一個學習型的組織,GE每年斥資10億美元用於培訓。
學習能力的另一個體現就是能否辨認自己該學什麼不該學什麼,哪個是重點,哪個是非重點。韋爾奇說:“有人告訴我他一周工作90個小時,我會說:‘你完全錯了,寫下20件每周讓你忙碌90小時的工作,仔細審視後,你將會發現其中至少有10項工作是沒有意義的——或是可以請人代勞的。’”
生產可以外包,學習同樣可以外包,生產外包是因為自己的生產成本要高於其他企業生產的成本,為了提高組織效率、降低成本,所以才外包。學習也同樣如此。分辨能力、分析能力、創新能力等本質上的能力不能外包,而對於一些專業性知識,例如財會、培訓、人力資源等職業發展知識則完全可以外包。
提高學習能力是為了使自己的綜合能力得到擴充和發展。隻有綜合能力得到了擴展,企業和個人在遇到問題的時候,不論這種問題是新是舊,都可以安然麵對,自信地去解決。可以說,學習是GE成為世界第一企業的關鍵。
自信對於事業發展、個人前途極為重要,韋爾奇甚至將“永遠自信”列入了美國能夠領先於世界的三大法寶之一。韋爾奇將其稱之為“神奇且必不可少的自信心”,它是所有成功者的基礎。沒有知識和眼光的自信是一種莽撞,而眼光的鍛煉除了經驗以外就是知識的挖掘,而經驗從另一角度來說就是一種實踐後的知識。因此,我們可以說,知識是自信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