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8章 零售商品的定價 (2)(1 / 3)

第十一章 零售商品的定價 (2)

其一,車市愈來愈像股市。顧客開始“買漲不買跌”,天天盼著汽車降價,但買了車又擔心降價,而每次擔心又常常應驗,結果導致大家緊捂口袋,不敢買車。

其二,降價不再一降就靈。每當車市停滯,產品積壓,新品推出,或對手產品下線,汽車廠商隻要使出降價這個撒手鐧,就會立竿見影,藥到病除,效果百分百。但現在變了,降價後,消費者口袋捂得更緊,經銷商沒有笑容,廠商也戰戰兢兢。沒想到市場對降價不僅有了“抗藥性”,還有了副作用。

有專家認為車市冷清是因汽車降價引起,消費者的購買欲望在連續不斷的大幅降價過程中被嚴重摧毀了。好不容易買輛車,邁入有車一族,興奮了一個星期,就變苦哈哈了。為什麼呢?原來車價降了兩三萬,錢都打了水漂。

在中國車市背後,隱藏著什麼不可告人的秘密呢?

暴利,正是廠商們極力掩飾的秘密。

中國汽車業的暴利是人所共知。在國外,汽車行業的利潤是5%~7%。以全球最贏利的福特汽車來看,1999年銷售汽車722萬輛計算,每輛車贏利不到800美元,合人民幣6000~7000元。從一個區域來看,當年福特在歐洲銷售額300億美元,結果贏利2800萬美元,平均每輛車贏利不到15美元,合人民幣120元左右。

國內的汽車行業呢?據國家計委公布的數據顯示,2002年汽車行業銷售收入為1515億元,實現利潤431億元,整個行業的平均利潤率為28.45%。而這僅僅隻是行業數據。在利潤空間更大的售後服務、汽車信貸和保險等2002年的總產值為8000億元,接近國民生產總值的十分之一,整個產業的利潤是多少,沒有答案,但可以肯定比國際通行的5%~7%要高得多。

由此看出,車市冷清,價格一降再降,將使汽車的價格泡沫被刺破,汽車暴利開始走向終結。這對消費者來說是好事。

因此,也可以看出產品並非越便宜越好。暴利終有一天要走向終結,但大打價格戰也是不利的策略,很可能會造成惡性循環。不惜成本的價格戰,不一定能取得最佳的收益。千萬不要認為產品越便宜越好賣。現在人們的生活水平提高了,同類產品中懸殊的價格,會使顧客對於產品的品質產生懷疑,而淡化購買的欲望。

那賠本的買賣要不要做呢?

有一家剛開業不久的超市,它的店址不在繁華商業區,附近也無大的居民區,更沒有固定的客戶群。這個超市卻以“虧本生意”打開了經營局麵。

該超市開業後的第一招是廣發傳單,宣稱優惠大酬賓,特別突出雞蛋隻要兩塊錢一斤。當時雞蛋的市場價格最低也要兩塊五一斤。這種優惠,對於善於精打細算的家庭主婦來說,無疑令人振奮,她們還主動為超市當起了義務宣傳員,一傳十,十傳百,超市便在市民中有了物美價廉的口碑。

也許有人擔心,真的虧本了咋辦?其實,隻要仔細一想就會明白,由於是限量銷售,每人隻能買兩斤,即使每斤雞蛋虧5毛錢,每天就算賣出100斤,也才虧了不到100元。而每天超市門口擠滿了排隊買雞蛋的顧客,這無形之中就為它做了“廉價廣告”。這樣一來,又給超市增加了巨大的經濟效益。

此外,還有相當一部分顧客存有這樣的心理:這裏的雞蛋便宜,其他東西也可能比別處便宜,於是又帶動了其他商品的銷售。於是有不少人多跑路也要到該超市去購物。所以,這家超市雖然在雞蛋上做了“虧本生意”,但從整體上看,卻獲得了較大利潤,使超市的生意日漸紅火。

雖然人們常說虧本的買賣沒人做,但虧本的生意讓自己撞上時就不得不從虧本中尋求突破。就像這個超市一樣處於偏僻地段,生意肯定紅火不到哪裏去,但不能坐以待斃,必須尋求一個切實可行的方法來轉變局麵。虧本買賣還是要做,因為它比全虧要好得多,而且還能扭虧為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