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雲 五十九、禦駕親征(2 / 2)

兩人見此,相視一笑!

京城,突然湧入了大量的人,卻又不是難民,將江州的傳言帶到了京城,然後京城的來往客商,又將“它”當做特產帶回了江州。過程雖然複雜,不過路上交錯而過的時間,一切便順順當當地完成了,雖然漏洞百出,卻讓人人信服,這就是謠言的魅力。

劉全高聲念著從江州送來的奏折,寥寥幾字:“劍雲關告急!陳飛頓首!”

陳飛可沒有時間,也沒有能力做這件事,劍雲關已被圍得水泄不通,裏麵的人插翅也難飛出。孝仁帝卻得到了其中的消息,是乞丐偶然得之,憑他一身出神入化的功夫,殺出重圍,也已是傷痕累累,趕到京城時,已不治而亡。

“眾愛卿有何方法破劍雲關之圍?”孝仁帝問道。乞丐之話,孝仁帝相信,但下麵這些“愛卿”不會也不願意相信,所以孝仁帝才出此之策,假造奏折,寫得多了,怕語氣不對,吳浚又是自己挑的人,怕引起“愛卿”們的不滿,應時應人,便隻寫了以上幾字。

睿親王劉謹出班道:“臣以為,家和萬事興,兩國之間應該以和為貴!”

昺親王劉諭聽言,也出班附和,道:“臣也以為,戰則生靈塗炭,和則國泰民安,請皇上三思!”

孝仁帝輕輕冷笑一聲,不回答,也不發表意見,而是掃視著群臣,眾人皆戰戰兢兢,咬牙跪下,高呼道:“臣等附議!請皇上三思!”獨留劉本一人,鶴立雞群,臉色木然。

孝仁帝拍著龍椅,哈哈大笑,指著劉本道:“劉愛卿為何不跪,莫非朕不配嗎?”

劉諭和劉謹麵麵相覷,孝仁帝怎麼說話顛三倒四的,一股莫名的壓力籠罩心頭,感覺孝仁帝自從陳天海去世之後越來越強勢了,甚至可以說是不顧後果地獨斷專行,讓他們有種不祥的預感。

劉本不緊不慢從人群走出,跪在兩位王爺背後,高聲道:“臣劉本叩見皇上,吾皇乃萬聖之君,不僅配臣跪,而且配天下人跪!”說完五體投地,俯身下拜。

“說得好!眾愛卿以為,劉丞相說得可有道理?”孝仁帝話語一出,麵目威不可視,自上而下,群臣皆汗流浹背,口不能言。

“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劉本高呼一聲,其他人這才驚醒,也跟著叫喚起來。劉諭和劉謹皆搖頭苦笑,沒想到這麼簡單就讓孝仁帝扳回了局麵,一種近似蠻橫無賴卻又無法還擊手法,此刻再諫“和”已不再合適了。

孝仁帝大手一揮,高聲笑道:“眾愛卿既然主意已定,朕心甚慰!臥榻之側,豈容他人酣睡,大明泱泱博大,怎能被一個小小的楚國給嚇住!為揚我天朝國威,朕決意,明日禦駕親征!”

劉本一怔,沒想到孝仁帝突然做出這麼不明智的舉動,不過此時孝仁帝正在興頭上,若出言頂撞,隻會適得其反,話到嘴邊,又吞了回去,卻不知孝仁帝另有打算。

其他無事,上下默然無語,劉全得孝仁帝應允,喊了退朝。

“劉丞相留下,隨朕來!”

孝仁帝說完,由劉全扶著,左右轉折,穿過禦花園,來到禦書房內。書桌上依舊隻有一本《頻湖脈學》,其中夾著一張紙,一半露在外麵。劉本瞥眼看時,上麵寫著,“一曲菱歌敵萬金”,知是張籍的《酬朱慶餘》。又見孝仁帝已經坐下,忙跪下磕頭。

“劉愛卿請起!劉全,給丞相看座!”孝仁帝說完這些,便閉上了眼睛,一天比一天容易疲倦,讓孝仁帝感覺大限將至,卻又有太多的放心不下,心中急迫,不得不勉力而行。

劉本道了句“不敢”,斜簽著坐了,劉全向著孝仁帝,慢慢退出房門,關門遠遠地守著。

“劉愛卿就沒有話對朕講的嗎?”孝仁帝緩緩睜開眼,冷冷地看著劉本。

劉本心內一驚,仿佛孝仁帝已經將他看穿了似的,原本想好的話,反倒講不出口,心內一片空白,兩股戰戰,如坐針墊,期期道:“皇上???微臣有???”

“罷了,你且去吧!朕離開之後,京城的事就交給愛卿了。且不論他人怎麼亂,愛卿一定要幫朕撐起一片青天。”孝仁帝輕聲歎道。

劉本這才明白,孝仁帝比誰都清楚,卻又比誰都看在前麵,不禁歎服,跪下接旨,道:“臣遵旨!請皇上放心,臣一定恪盡職守,秉公辦事!覺不偏私一方,無論他有王侯將相,還是黎民百姓!”

“嗯!很好!”孝仁帝微微一笑,君臣知心如此,夫複何求,不禁安心地又將眼睛閉了起來,漸漸地,不知不覺就睡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