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風雲 五十八、四麵楚歌(1 / 2)

次日,秋高氣爽,風淡雲疏,吳浚校場點兵,殺牛炙馬百匹,犒賞三軍,又設美酒,將兵同飲同食,歡聲雷動。其中以騎馬射箭為樂,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上陣不問官階,兩廂比較,各不相讓,直至深夜,興盡而歸。

伊寧見此,心有不安,夜深尋至陳飛帳中,問道:“吳浚收買人心,欲取將軍之位而代之,如之奈何?”

陳飛快步出帳,左右觀之,寂然無聲,囑咐心腹守卒,全神戒備,氣色稍安,指其麵嗬斥道:“匹夫之見,大敵當前,將帥失和,乃兵家大忌,敗亡之根源。”又附耳道,“楚兵傾國而來,三軍若失,你我即為喪家之犬,將何去何從?吳浚京城世家子弟,節度使已故,我等無根無靠,與之爭,以卵擊石,勝算幾何?且劍雲關廟小,吳浚佛大,終將振翅高飛,過客而已,我等又何必與之爭高下?”

伊寧聽言,默然不語,勉強點頭,心中仍有不忿。陳飛再三囑言,伊寧諾諾,告辭離去,陳飛送至門外。伊寧終不能釋懷,心中煩悶,來找曾向榮,守卒告之酒醉未醒,無奈自回。

卻說楚軍日夜操練,鼓噪兵動,吳浚恐其有詐,日夜親自上城巡視,警惕三軍,又增加強弓硬弩三千,已備不時之需。這邊楊相暗傳消息,上下各備齊三日幹糧,枕戈待旦,隻等穀莊消息。

三日彈指即過,穀莊如約而至,下唇包住上牙,一臉嚴肅,許久才歎息一聲,道:“劍雲關恐被包圍了,我去之時,‘格雲’‘刃雲’已被楚軍占領。”

楊相豁然而立,拍案而道:“中計矣!原先以為楚軍留下六百三十個灶坑,不過兩三千人,卻不料中了敵軍減灶之法。我料劍雲關前麵對峙者,必為空城。先前幾次夜間強攻,楚軍以命相博,卻是以進為退,致使我軍不敢貿然出城。又將火把點得鋪天蓋地,不過疑兵之計。吳浚不知兵間,貽誤戰機,如此半月,恐楚軍已悄然完成劍雲關的包圍,我等恐怕插翅難飛。”

正說著,劍雲關外,楚歌四起。

“秋風起兮白雲飛,草木黃落兮雁南歸。蘭有秀兮菊有芳,懷佳人兮不能忘。泛樓船兮濟汾河,橫中流兮揚素波。簫鼓鳴兮發棹歌,歡樂極兮哀情多。少壯幾時兮奈老何!”

劍雲關內士卒麵麵相覷,問之,有知之者道,此乃漢武帝《秋辭》,楚歌也,聞者麵如土色,不約而同,皆披甲提戈,默然圍至中營。

吳浚正與諸將帳中議事,聞之大驚失色,道:“歌從何處來?楚軍何其多也,莫非有詐?”跑出帳外,見士兵皆扶戈跪於帳外,幾十萬雙眼睛看著吳浚,瑩瑩如天上之繁星,期待如嬰兒之望父母。

陳飛抱拳道:“事急矣,請大將軍示下!”

眾將皆跪下請言,士兵聞之,附和叩拜,聲潮山呼海嘯。正此時,突然憑空一聲炸響,竟將眾人之聲比了下去,一瞬間,火焰四起,煙迷太空。吳浚看時,卻是糧草囤積之處,火光滿天,方信四麵楚歌,八麵埋伏,乃楚軍處心積慮所為,心亂如麻,不禁慨然長歎,返身如帳。

“如今劍雲關四麵被圍,糧草又絕,我等已無退路,隻有破釜沉舟,拚死殺出一條血路,方有九死一生。且突圍就在今日,若時日長久,軍心渙散,恐回天無力矣。眾將當勉力向前,隻要衝出關隘,勝負尚難預料!”吳浚道出了自己心中所想,傲然拔劍出鞘。

“是!”眾將雖憤恨吳浚失策誤人誤己,然時至今日之局,皆知多說已無意義,各自領命離開。有時間在此與之爭辯,不如早做安排。

楊相知大局已定,反倒安下心來,仔細看著圖畫,將穀莊、嚴白二人叫到身邊,吩咐道:“此火來得蹊蹺,大哥,你去看看曾向榮在或不在,仔細盯著,或許我們的命握在他的手上也不一定。二哥,悄悄將棉衣發放下去,切不可聲張,恐被劍雲關中楚軍細作探知。三十六計,我們走為上計。”

二人聽言,相視一笑,欣然領命而去。楊相又派多人,探聽前軍消息,一刻一報,這才繼續坐下,安然看著劍雲關局勢圖畫。

話說李彥偶聽《木蘭辭》,心中想出一番計較,找來老六,細細吩咐,如此如此。老六聽言,欣然點頭,笑道:“這是我老六的看家本領,大人且將心放在肚子裏,不出三日,江州必然傳得滿城風雨,比真的還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