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40章 尾聲:孟菲斯殘片——一個曆史學家的手記(1 / 3)

公元前1600年左右,古代地中海世界掙紮在黎明前最黑暗的時刻。漢穆拉比的巴比倫王國被赫梯人焚為灰燼,穆爾西裏一世雖然繼承了其父哈圖西裏的遺誌,開拓疆土積累財富,一舉成為當時最傑出的軍事家,卻終究沒有逃過背叛與暗殺的劫難。

漢蒂裏親王踩著小舅子的屍體踏上皇位,但這位工於心計的陰謀家無法根除動亂的根源,帝國在他死後分崩離析,更可悲的是,漢蒂裏所有的兒女都被仇人們殺害,甚至他們的名字都被從曆史中一把抹去。

政變,屠殺,骨肉相殘,赫梯的疆土一點點萎縮,直到一位名叫特列平的駙馬以鐵血手腕鎮壓了所有政敵,才將帝國從毀滅的懸崖上拉回來。

特列平繼位後的頭一件大事就是反思曆代君主的功績與失敗,並頒布《皇位繼承製度法》,聲言“君主對其兄弟姐妹犯下的獸行,都將以自己高貴的頭顱來償還”,這簡短卻嚴苛的律令徹底結束了皇室內亂。隨後出台的《赫梯法典》深入到社會生活的細枝末節,為了最大限度地恢複生產,就連偷了鄰居一串葡萄一根木柴的繁瑣小事,統治者也都不厭其煩羅列了幾十種可能的情況,並將與之一一對應的懲罰措施寫進了法典。

特列平不愧為具有跨時代眼光的政治家,他本著“補償優於複仇”的寬容精神,通過一條條嘮叨到匪夷所思的條文,將這個民族熱衷於破壞的天性一點點束縛住,赫梯人也終於在貧瘠的小亞細亞高原上,奇跡般地建立起足以影響世界的龐大帝國。

後期的幾位明君,如蘇比魯利烏瑪一世,穆爾西裏二世,以及埃及拉美西斯法老展開卡疊石大戰的穆瓦塔裏皇帝,都從特列平的遺產中獲益頗豐。鐵器從皇家的奢侈品變為普通士兵的武器,愈加精細的浮雕工藝,當時最高超的造車技術,特別是成百上千派往鄰國的學者,顯現出人們對於知識與理性的熱情。

“但赫梯人靈魂深處並沒有根本改變,泛濫於漢蒂裏時代的噬血欲望,還是在一次次殘酷的戰爭、掠奪與屠殺中爆發出來。”

當公元前2世紀托勒密埃及的學者們在編寫古代史時,對那個已經湮滅了近千年的民族下了這樣的定論。

那麼同時代的埃及又是怎樣一番光景呢?曆史學家把目光投向腳下的土地。1400年前,喜克索斯人在這裏的統治已經岌岌可危,一直向他們俯首稱臣的底比斯十七皇朝一路攻來,卡美斯法老打著為父報仇的大旗,將異族侵略者逼到尼羅河三角洲附進。

但完成統一大業的美名沒有落到卡美斯頭上,而被皇室的另一名成員雅赫摩斯摘走了。雅赫摩斯開創了埃及曆史上最光輝燦爛的第十八王朝,哈特謝普蘇特女王,“埃及的拿破侖”圖特摩斯三世,曆史上第一位宗教改革家埃赫納吞,還有著名的少年法老圖塔卡蒙,一個個如雷貫耳的名字,都屬於高貴的雅赫摩斯家族。

公元前16世紀初葉,地中海兩岸正處於截然相反的曆史潮流,北岸的赫梯逐漸墮入動亂與黑暗的漩渦,南岸的埃及卻一步步走向統一與強盛。

托勒密皇朝的學者們帶著這種觀點著手編纂希臘文的古埃及史,但因缺乏那個時代的原始資料使他們沒寫幾句就陷入不得不抄襲民間故事的窘況。直到十幾年後,一位不知名的年輕史官忍無可忍,一紙上書呈給法老,羅列關於那段曆史的諸多疑點,請求政府出資,挖掘尼羅河兩岸廢棄了一千多年的宮室與神廟,重新收集當時的一手資料。

熱衷於文化事業的法老(實際是馬其頓托勒密家族的後裔)當即同意了這個提議。很快,這封文書被貼進亞曆山大圖書館,史官們帶著政府提供的工匠,在沙漠與荒原間發起了如火如荼的挖掘工作,並針對文書中的問題,展開了激烈的討論。

這封掀起軒然大波的文書針對公元前十六世紀初的埃及曆史,提出了三個最重要的疑問:

首先,正值壯年的卡美斯法老,為什麼會在即將完成統一大業時突然命歸黃泉?

學者們已為這個問題糾纏了幾十年,有人說他是病死的,有人說他血灑疆場,更有人猜測他是被喜克索斯人暗殺的,長久以來最後一種觀點總是處於劣勢,直到這次挖掘工作中人們在底比斯阿蒙神廟的廢墟下找到一間墓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