③地點的好壞比商店的大小更重要,商品的優劣又比地點的好壞更重要。
即使是小店,但隻要能提供令客戶喜愛的優良商品,就能與大商店競爭。
④商品排列得井然有序,不見得生意就好,反倒是雜亂的小店常有客戶上門。
不論店麵如何,應該讓客戶感到商品豐富,可以隨意挑選。但豐富商品的種類,還是要配合當地風俗和客戶階層,而走向專門化。
⑤把交易對象都看成自己的親人。是否能得到客戶的支持,決定商店的興衰。
這就是現在所強調的人際關係,要把客戶當成自家人,將心比心,才會得到客戶的好感和支持。因此,要誠懇地去了解客戶,並正確掌握他的各種實際狀況。
⑥銷售前的奉承,不如售後服務。這是製造永久客戶的不二法門。
生意的成敗,取決於能否使第一次購買的客戶成為固定的常客。這就全看你是否有完美的售後服務。
⑦要把客戶的責備當成神佛之聲,不論是責備什麼,都要欣然接受。
“要聽聽客戶的意見”是鬆下公司經常向員工強調的重點。傾聽之後,要即刻有所行動。這是做好生意絕對必要的條件。
⑧不必憂慮資金短缺,該憂慮的是信用不足。
即使資金充裕,但沒有信用也做不成生意。不過這裏隻是強調信用比一切都重要,並不意味資金不重要。
⑨采購要穩定、簡化。這是生意興隆的基礎。
這與流通市場的合理化相關,因此也是製造商和批發商的責任。不過,在商店方麵可以做有計劃的采購來達到合理化的目的。但在擬定采購計劃之前,要先製定銷售計劃;而製定銷售計劃之前,要先擬定利潤計劃。
⑩隻花一元的客戶比花一百元的客戶,對生意的興隆更具有根本的影響力。
這是自古以來的經商原則。但人們往往對購買額較高的客戶殷勤接待,而怠慢購買額低的。
要記住,若也能誠懇接待隻買一個幹電池或修理小故障的客戶,他必會成為你的永久客戶,不斷為你引進大筆生意。
不要強迫推銷。不是賣客戶喜歡的東西,而是賣對客戶有益的東西。
這就是鬆下先生所說:“要做客戶的采購員”.要為客戶考慮哪些東西對他有幫助,但也要尊重他的嗜好。
要多周轉資金。一百元的資金轉十次,就變成一千元。
這就是加速總資本的周轉率,做到資金少,生意多。
遇到客戶前來退換貨品時,態度要比原先出售時更和氣。
無論發生什麼情況,都不要對客戶擺出不高興的臉孔,這是商人的基本態度。持守這種原則,必能建立美好的商譽。當然,首先要避免發生退貨。
當著客戶的麵斥責店員或夫妻吵架,是趕走客戶的“妙方”.
讓客戶看到老板斥責、吵架的場麵,會使他感到厭惡難受。但卻有許多老板常犯這種忌諱。
出售好商品是件善事,為好商品做廣告更是件善事。
即使客戶有潛在需要,但若接收不到正確情報,仍然無法滿足他的需求。廣告是將商品情報正確、快速地提供給客戶的方法;這也是公司對客戶應盡的義務。
要有“如果我不從事這種銷售,社會就不能圓滿運轉”這種堅定的自信及責任感。
要先深切體會和認識公司對社會的使命,才能有充沛的信心做自己的生意。千萬不可認為自己做生意是以賺取傭金為目的。
對批發商要親切。有正當的要求,就要不客氣地原原本本說出。
采購時,批發商與商店都會提出嚴格的條件,但一定要以“共存共榮”為原則。比如,要求批發商降價時,不要單方麵一味地還價;應該互相磋商,一起想出降價的對策來。不論是廠商或商店,若沒有批發商的合作協助,商界是無法繁榮的。
即使贈品隻是一張紙,客戶也會高興的。如果沒有贈品,就贈送“笑容”.
得到一點小小贈品也會高興,這是人情的微妙處。但如果一直是這麼千篇一律,就會失去原先的魅力,削弱銷售力。因此,要想一直維係著新鮮感,最穩當的方法,就是微笑、再微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