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章 小產品也能贏得大市場(3)(1 / 2)

誰都知道,過去我國老百姓炒菜用的天然植物油大多壓榨製得,其中含有維生素、蛋白質、果膠、纖維素、卵磷脂和天然色素,在高溫下此類化學物質極易碳化。因此,一些粗製油(毛油)在烹調時,不僅油鍋中布滿泡沫,油的色澤變深,油層底部出現殘渣,而且會冒出大量的油煙氣。科學家發現,油煙霧中含有致癌物質。家庭主婦肺癌的發病率較高,可能與長期接觸廚房油煙氣有密切聯係。如今,人們已開始認識到油煙氣的危害,並紛紛采取措施,如安裝換氣扇或排油煙機。然而,這僅是一種“治標不治本”的辦法,因為油煙氣照樣在空氣中散播。

為什麼不在油上想辦法呢?於是,一些廠家率先開始了對食油的物理加工,開發出飲用清香、又無油煙的食油新產品。

目前,市場上高精度的食用植物油已達六脫:脫溶(脫有害人體的溶劑及脂類)、脫膠(脫產生油煙催化致癌的膠粘物質)、脫酸(脫促進膽固醇的形成的遊離飽和脂肪酸)、脫色、脫溴(脫異味揮發物)和脫過氧化物。像北京市大紅門食油廠開發的“綠寶”牌高級營養保健油,因經過“六脫”,所以清明澄亮,品質精優,被京、津、滬首屆旅遊用品展評會評為國內惟一的涉外食油,1990年第十一屆亞運會時,被指定為惟一專用烹飪油。精工深化,打開了一個前所未有的清香保健油新市場。

(4)廢物利用隨著人類物質文明的增長,在生產和生活中都會大量地產生廢棄物。這些廢棄物中,有許多東西隻是一時找不到用場,或者說經濟上不合算,技術上不可行,隻好棄之不用。然而,在廢棄物中,畢竟有不少東西經過我們的創造性勞動可以變成新產品,並在美化環境和產生經濟效益方麵有所收獲的。例如,安徽省巢湖市有個高級工程師湯從心,利用粉煤灰生產出優質鋁氧和高標號水泥,鍛造的新工藝獲得國家專利,有很大的利用價值。在沈陽肉類聯合加工廠,過去豬血、肉渣當作垃圾也沒法處理,天一熱便引得滿街臭氣,幾位工程師苦心研究了一年,用它生產出了一種可以和一級魚粉相媲美的高蛋白飼料。

廢物是一種財富,隻是放錯了位置而已。僅僅是因為我們延續了一種錯誤的習慣,廢棄物作為資源與財富這個等式被擱置在一邊了。

小產品開發者應當革新觀念,把“放錯了位置的財富”重新放回到它應有的位置上去。尤其在工業高度發達的今天,這種思考更有積極的意義。

立足於觀念革新,又依托新的技術,一定會在變廢為寶方麵想出新的點子,作出新的貢獻。

人們或許還記得這樣一件小商品闖天下的趣事,就是1990年10月第十一屆亞運會期間,北京展覽館的“亞運購物中心”曾爆出一條新聞:廣東汕頭的一家食品廠生產的“珍珠陳皮”,賣到了33元錢500支,可還是供不應求,最後竟一舉奪魁,榮獲單項商品銷售冠軍。“珍珠陳皮”不就是幾分錢一公斤的桔皮加工的嗎?怎麼能賣這麼貴,真是不可思議!的確,原本生產桔子罐頭的這家食品廠,當把采購來的柑橘掰瓣裝瓶後,將剩下的桔皮送到藥材議購站每500克隻能賣幾分錢。可是,辦桔子罐頭廠是好景不長,因為連續幾年桔子大豐收了,做桔子罐頭的鄉鎮企業越開越多。被“擠”得實在是沒辦法,該廠就打起柑橘皮的主意,組織科研人員下功夫向柑橘皮挖潛:“挖”出它那除了晾幹做中藥“陳皮”的“初級用途”以外的潛在的最高價值,結果硬是“挖”出一個由桔皮當主料,珍珠、二肽糖、食鹽作輔料的“珍珠陳皮”來,被年輕的女士們譽為“味道好極了”,“吃了能苗條、麵嫩、不發胖”,使極為普通的桔子皮一下變成了身價不凡的“食品皇後”.

(5)古為今用古為今用,推陳出新,本是文藝創作方針。在此方針指引下,一大批新編曆史劇和傳統節目便百花齊放。

古為今用,也可作為小產品開發的一招,即指利用古代科技文化遺產來啟迪新產品開發思路,促進帶有民族文化特色的新產品大步走向市場。

古為今用一招,通常可以從再現古代遺風、仿製古代瑰寶、反求古代科技成果等方式來實施。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古代遺產,藏龍臥虎。古為今用,開發旅遊創彙新品,何樂不為?

一部《紅樓夢》天下知。曹雪芹的不朽名著,造就一門“紅學”.點子學家讀罷《紅樓夢》,突然發現“新大陸”:這難道不也是一本《新食品開發信息指南》嗎?

食品糕點如何開發?善出點子者答曰:發掘《紅樓夢》。北京糕點食品公司聞言頓悟,何不看看曹翁在《紅樓夢》中寫下哪些糕點。細翻古典名著,果然其中對食品糕點描寫甚多,如賈母送給譜笛等人瓜仁油鬆瓤月餅,劉姥姥初進大觀園嚐過鬆油瓤油餅,林妹妹喜歡吃特製的密蠶果,等等,這些食品的配方製作講究,色香味俱佳,且有豐富的營養。食品公司毫不猶豫地“聘請”曹老先生充當新食品開發技術顧問,依靠書中的提示做起了生產“紅樓糕點”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