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時間節約:別把時間不當作財富(3 / 3)

每個人所擁有的時間都是一樣的,但是,對時間的科學使用,可以讓自己的時間增效,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將時間集中於日常熟悉的工作你知道該做些別的事--你最初開始工作,你對你的上司說,你能做高報償的工作。而今,瑣碎的日常工作使你不能自拔。此時你必須將自己的興趣轉移到高報償或是重要的工作上,從而從繁瑣的事務中解脫出來。

你按照計劃中的步驟一步步進行,在工作開始告成之際,就將情況告知他人,這件工作使你難以忘懷;成了你利用時間計劃中的重要部分。成功時,一定要獎勵你自己。

給予你自己一種獎勵,可以使你在工作中更有衝勁。一些富於創新精神的公司也采用獎勵方法,以增加幹勁和更高的工作效率。

(2)做事的方法應因時、因地而變以不同的方式看待一件工作。你能以別的方式去做嗎?你們辦公室或是家裏能有別人幫忙嗎?

試著將你的時間劃分為不可控製時間和可控製時間。

不可控製時間是一天之中的一部分。例如,在這當中,你必須於上午十一點前完成生產報告,或你必須參加上司召集的一次會議。可控製時間也是一天之中的一部分,在這當中,你可以決定你想做的工作,你有時間考慮你想如何利用一天中的這部分時間。

善於利用時間的人都會善用這部分可控製時間。他們明白自己隻有有限的時間,所以他們要在最大限度內加以利用。

一旦處於可控製時間階段,就趕緊列出要做的事項表,分出輕重緩急,著手進行最重要的工作,直到完成。

(3)防止工作被經常性地打斷毫不猶豫地立即著手你當務之急的工作,因為它將帶給你所需要的報償,以使工作有成就。

一天當中,總會有一些小幹擾,你必須要能夠一而再、再而三地回到原位,以繼續首要的工作才行。因為花過多的時間做毫不相幹的事情,對你完成當務之急的任務無所裨益。

雖然你也許覺得,丟開當務之急的工作,另外做些別的事也挺有意思,但此時你已遠遠地落後了。

你也可以在你辦公桌上放一個文件夾,取名為(1)號文件夾。早晨上班時,看看那個文件夾,就著手做(1)號工作,直到完成,隻有完成了(1)號工作,才能進行下一個最重要的工作。

如果不這樣做,你就可能永遠完成不了最重要的工作。

(4)充分利用一天中的黃金時間一天當中,工作效率最高的時間是在上午11點到下午1點之間,其餘時間會稍微有所下降。

製訂出你的工作效率和程度表。一天之中,什麼時間電話鈴會響個不停?什麼時間會議次數最多?什麼時間最忙?這些情況將告訴你,人們在什麼時候精力達到最高水平。然後盡量挖掘這種精力。

把重要的約會和會議安排在上午十一點左右。你便能與處在最佳狀態的人們打交道,而且可以獲得最高效率。

若大清早就召開重要會議,人們或許還在想著周末或昨天晚上的事,難以進入會議的主題。

如果會議是在下午五點召開,你更會發現許多同仁精神不濟,會議的實效也會減少。

所以在處理重要事件時,一定要懂得掌握黃金時間。

(5)靈活改變已定的工作計劃和事項假如你的計劃全部安排好了。但現在你必須要占用你的時間,會見來麵試的幾名求職者。這個很重要,你急需讓人填補上空缺,以便能放心做你的高報償工作。高報償工作就是以更多的金錢作為報償,或是能給工作帶來更多的成果的工作。你跟上司花了三天時間,會見幾名求職者。在此當時,公司中又有其他問題發生,你們的大客戶對上次交易的貨品抱怨不已,他暗示可能全部退回,去跟別人做生意。你該怎麼辦?

自然,顧客最為重要。照顧你顧客的需要,你們的大客戶必然滿意。為了公司,你必須視情況調整工作重心,否則,會因小失大。善於控製時間的人都懂得適度改變計劃。

8.掌握化繁為簡的時間管理藝術管理時間的關鍵在於善於化繁為簡。

企業工作的特點是頭緒眾多,範圍廣,事情雜。在這種情況下,企業的管理者或普通員工,要節約時間,提高效能,就必須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這是一條提高時間使用效率的捷徑,是一條很重要的時間管理藝術。

在企業實際工作中,有這樣兩種類型的人,一種是善於把複雜的事物簡單化,辦事又快又好;另一種是把簡單的事物複雜化,使事情越辦越糟。應當提倡做第一種類型的人,倡導掌握化繁為簡的時間管理藝術。

化繁為簡的時間管理藝術,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麵的內容。

(1)打通瓶頸,抓住工作的關鍵環節著力在企業實際工作中,必須善於在紛紜複雜的事物中,抓住主要環節不放,快刀斬亂麻,使紛紜複雜的狀況變得脈絡可尋,從而使問題易於得到解決。

另外,抓住主要矛盾,即抓住工作中的關鍵環節,從它的反麵講,就是要善於排除工作中的主要障礙。主要障礙就像瓶頸堵塞一樣,必須打通,否則工作就會卡殼,耗費許多不必要的時間和精力。

(2)優化程序簡化不合理的工作程序對一個企業辦公人員來說,往往在他的案頭,許許多多、大大小小的問題或任務排成隊,靜待著處理。如果要按單向排隊順序,來了什麼工作就做什麼工作,天長日久,就會形成事無巨細,一律平等,一律照辦的工作習慣,這樣的習慣在客觀上就會導致數量眾多的小事,淹沒了非常重要的大事,導致企業工作產生因小失大的錯誤。有的企業辦公人員還有這樣的工作習慣,總是優先處理最緊迫的事情,而最緊迫的事情卻不是最重要的事情。這樣的工作習慣也使企業工作產生錯誤,隻重視現在,而忽視將來;隻重視克服困難,而忽略創新和尋找機會。

提高員工辦事的時間效率,要求以社會效果和經濟效益為準繩來確定事序的排列。要求他們將每天麵臨的雜亂無章的工作係統化,按工作的輕重緩急,根據某項工作在係統中起作用的程度、貢獻大小分為不同類別和排定事物的優先次序,在這方麵,美國企業管理顧問艾倫·萊金所提出的A、B、C分類法,對我們頗有啟發,他在《如何控製你的時間和生命》一書中提出了兩種利用時間的辦法:

第一,編製每天工作的時間表,他認為由於每天需要管理的事情很多,又不可能都做完,因而可將事情分成A、B、C三類。A類事情最重要,B類次之,C類可以放一放。一位優秀的管理者,應想方設法去完成A類和B類工作,若完成了,也就完成了本天工作的80%,從而可以心安理得。這種方法有利於人們把有限的時間安排在效率高的、最重要的事情上,同時機智地拒絕或拖延不必要的事或次要的事。一件事來了,首先要自問這件事值不值得做?

第二,任何值得做的事,都要拚命去做,即使離午飯還有十分鍾,也應該把它用來做這件事。尤其重要的是開始,即使自己不擅長幹那些事,也要開始去做,不要有恐懼心理,幹起來以後,情況就會有所改善。

(3)立體統籌,提高工作效率進行時間上的立體統籌,也就是巧排事序的最優方案,是企業工作時間運籌藝術中的一大高招。進行時間統籌,首先應具有立體化安排時間的意識。立體公路的車流量大,高層建築的空間利用率高。同樣道理,立體結構的時間安排也能提高時間利用效率。

比如,某一企業白領,早晨8點上班,到辦公室後,有一係列事務和工作要做,這些事務和工作所要花費的時間分別是:第一,收拾整理辦公桌:3分鍾;第二,聽取下屬對一天工作的安排:5分鍾;第三,對下屬指示關於某一報告的起草:15分鍾;第四,閱讀文件:17分鍾;第五:外出開會乘車:35分鍾;第六,開會:90分鍾。如果這六項工作按照單向順序一項一項地做,那麼就需要總共花費165分鍾,但如果對這六項工作進行立體統籌:在聽對一天工作安排的同時,收拾整理辦公桌;在乘車的路上同時對起草和閱讀文件,那麼隻需要130分鍾就夠了。為了使時間統籌做得好些,領導者可以給自己畫一張工作統籌圖。畫圖之前,先排一排每天有哪些事情要做,摸清這些事情的相互關係,哪些事情該先做,哪些事情可後做,一件事情做完了會給其他事帶來什麼影響;並計算完成每件事需要多少時間。

運用化繁為簡的方法,我們就可以大大地提高時間的使用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