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個故事頗值得玩味。林肯在擔任美國總統的時候,曾經有人批評他對待政敵的溫婉態度:“你幹嗎試圖讓他們變成你的朋友?你應該想方設法打擊他們,消滅他們!”林肯的回答是:“當他們變成了我的朋友,我的敵人不就被消滅了嗎?”
商場是高級的戰場,而不是隻有原始的互相撕咬。這裏有陰暗、殘酷的一麵,但更多的是智慧和文明。你的競爭對手有可能成為你的夥伴,也有可能是你邁向成功的老師。在商業史上,那些著名的競爭對手——麥當勞和肯德基、百事可樂和可口可樂、奔馳和寶馬……它們從來就沒有停止過競爭,但它們也清醒地認識到對方存在的意義。在大多數時候,它們將對方視為自己可敬的對手,而不是一個一定要置於死地的仇敵。
說到這裏,有些創業者可能就要問了,那我們要萬分和善地對待競爭對手嗎?難道就沒有別的可以做了嗎?當然不是,“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不管你是要確定誰是你的競爭對手、了解競爭對手,還是決定要采取措施來跟競爭對手比拚,前提都是你對競爭對手進行過充分調查。調查競爭對手才是創業者在創業階段應該把握的重要步驟。
為了確保對競爭對手的調查能取得良好的效果,我們需要掌握合理的調查步驟。下麵,我們簡要介紹一下調查的步驟:
(1)行業內的基本情況
在開始調查競爭對手之前,創業者必須對整個行業的情況有一個大致的把握。你首先選擇的是行業,行業的發展趨勢和飽和程度等問題都是你需要搞清楚的。你可以通過大範圍的網絡調查,或者通過訪問行業內的相關專家,向精通行業的人員了解信息,然後了解競爭對手的情況。當這些基本的資料收集完畢之後,要進行行業現狀分析,檢查資料是否跟現實有誤差。在整理資料的時候,要將錯誤的信息剔除掉,之後再將剩餘的行業資料分類統計,得出結論。創業者應該通過分析資料,最後決定是否要開店、在哪裏開店、什麼時候開店等。
(2)競爭對手的分布情況
在決定創業,並且已經找好了幾個符合你要求的創業地點之後,就要調查競爭對手的位置,以決定選擇哪個具體的位置。首先,應該調查的是競爭對手的位置和自己位置的距離。如果競爭對手實力很強,那麼要想自己的公司能夠生存下來,就應該盡量選擇離競爭對手較遠的地方。你如果覺得自己的實力足以和競爭對手相抗衡,那麼就可以把店開在競爭對手的旁邊,讓顧客可以很快通過對比產品和服務來了解你的優點。其次,要調查競爭對手的具體位置情況。了解對方的地理位置,分析為什麼對方有那麼多的顧客光臨。你的店應該開在什麼樣的地方,就可以通過對對方的位置調查來決定。有時候通過調查還可以得知附近人群的生活習性,從而對你製定開店策略有所幫助。
(3)競爭對手的產品情況
競爭對手的產品直接關係到創業者公司的產品。所以,在開業之前,創業者一定要對競爭者的產品類型、產品結構和產品價格等多個方麵有所了解,這樣才能在確定產品結構和類型之時有所參考。對競爭對手產品的調查要從多方麵入手,比如對方的主打產品、關鍵產品和輔助性產品等。
比如你要開一家服裝店,那麼競爭對手的服裝類型和市場占有率就可以幫助你決定賣哪種服飾。如果競爭對手的市場占有率很高,你就應該盡量避免跟對方的產品太過類似,否則不容易打開銷路。你可以選擇經營跟對方不同類型、不同檔次或者跟對方所賣的商品有連帶關係的商品。比如對方開的女裝店市場占有率很高,你就可以先調查對方主要出售的女裝類型。確定了之後(比如對方賣的是少女服飾),那麼你就可以開跟競爭對手的類型不一樣的服裝店(如男裝、童裝,或者女裝中的職業裝等)。關於這一點,我們在第一章“摸摸水有多深→市場調查”一節中已經詳細談到過了。
(4)大商場調查
大型的商場中彙集了各個行業的商品,給人們創造了一次性購足商品的購物環境,滿足了不同消費者的多層次需要。因此,在大商場中你可以接觸到各個層麵的人,在平日裏大商場也是人們逛街、辦事、約會的聚集點。所以,在開店之前,創業者一定要對周圍的大型商場進行調查,這樣才能在開店之後保證可以有與商場競爭的資本,在市場中取得一席之地。
在調查大型商場的時候,最關鍵的就是調查地理位置。大型商場的地理位置有時候會影響到你對開店地址的選擇。你是想在大樹底下好乘涼,以避開重要競爭對手,還是想在一定的距離之外用價格優勢來爭取顧客,這就要根據自身的情況來進行取舍。在大商場附近,人流量固然是足夠大了,但是成本高,競爭也激烈。最好的選擇是,把店開在去往大商場的路上,這樣既保證了人流量,又可以降低創業的成本。
4.“吐絲”才能網羅來客 → 建立網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