②不要因為某個行業裏麵的某個領域很有意思,就去開這種公司。這種情況最常出現在創意行業。因為有意思不代表它有盈利的可能。而一段失敗的創業經曆,往往會讓你的人生在一段時間內變得很沒意思。事實上,經營很普遍的、在普遍中求新的企業,反而更容易生存下去。
③你一定要確定自己到底是屬於創業者,還是屬於自由職業者。兩者適合的經營模式是完全不同的。自由職業者所追求的是創業中的自由感,但是他們通常不太具備承擔風險的能力,更不希望自己的生活被公司的各類煩瑣事務拖累。而創業者的目標是創建一家可以賺錢的公司,他們在這個過程中充分明白風險的存在,願意將自己的全身心投入到公司的事務中去,哪怕一天24小時沒有自己的私人時間也無所謂。
④不要對自己過於自信,認為自己一定可以設計出一種全新的經營模式。事實上,世界上可以賺錢的方式無非就那麼幾種,要發現一種沒有人涉獵過的賺錢方法是很難的(當然,我們也不能完全排除這種可能),你更應該做的是充分吃透別人已經被驗證過的完全有效的經營模式,然後在這種模式的基礎上進行補充和創新。因為這種模式既然已經被證明了是可以成功的,就可以避免讓你走彎路,並且你還可以在分析和製定經營模式的過程中,從別人的失敗中吸取教訓。
當你對以上所提到的因素都十分了解和確定的時候,就可以開始製定自己的經營模式,開始自己的風雨創業之路了。
3.對手是最好的老師 → 競爭對手
在創業的道路上有兩種人:一種人會親手栽種一棵果樹,然後販賣果實;還有一種人親手栽種一棵果樹,然後將果樹賣給別人,自己再去栽種其他果樹。第一種人賣的是商品,第二種人賣的是創業項目,前者的競爭對手要遠遠多於後者。
隻要創業,就免不了要麵對競爭對手。兵法有雲:“知己知彼,百戰不殆。”但是對於很多創業者來說,他們有時候連競爭對手是誰都搞不清楚,結果被打敗了還不清楚自己是如何失敗的。商場變幻莫測、波譎雲詭,隻有充分了解自己的競爭對手,才能及早采取相應的防範措施,在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但你最警惕的競爭對手真的就是最具威脅的對手嗎?很多創業者往往將那些麵對麵的競爭者當成自己的直接競爭對手,這也是人之常情。比如,奶茶店的競爭對手就是附近的其他奶茶店,餐飲連鎖店的競爭對手就是其他餐飲連鎖店。在創業者看來,直接競爭就是對手在跟自己搶地盤,或者說自己在跟其他對手搶地盤,彼此都直接威脅著對方的生存和發展。因此,很多企業為了打壓競爭對手而“大開殺戒”,用各種各樣的手段,欲除之而後快。然而,無數的事實證明,商場上沒有永恒的盟友,也沒有永恒的敵人,隻有永恒的利益。將競爭對手僅僅看成是仇敵,是一種錯誤的想法。從競爭對手到合作夥伴,這樣的例子也不勝枚舉。說到這裏,創業者可能要咆哮了:“那我們到底要怎麼看待競爭對手啊!”
別急,聽我接著往下說。
小薑做的是關於點餐的服務器項目。隻要在餐桌上按一下服務器,服務員就會立刻收到顧客的信息,避免遺漏了顧客服務。在創業前期,小薑的公司就從服務器銷售商那裏獲得了不菲的利潤。除此之外,他還在服務器上安置了相關的廣告,也就是說,這樣一個小小的機器就是一條廣告渠道。小薑還可以利用這一點來收取廣告費用。
但是沒多久,小薑就開始鬱悶了。雖然他的創業項目獲得了一定的成效,但是他發現,這種盈利模式已經開始被別人複製了。他不知道如何處理目前的狀況,隻好求助於創業導師——我了。我告訴他:“任何行業都存在著競爭關係。有時候,競爭也未必就是一件壞事。起碼它能讓你更清楚地了解自己的企業,當然,競爭者也同時幫你分擔著培育市場和引導消費者的工作。正是因為這些競爭者的存在,才讓更多的投資商打消了進入你們領域的想法。”那問題要怎麼解決,放任不管嗎?
我給小薑打了個比方:兩隻老虎在爭奪食物,第三隻老虎看見了就不會再來湊熱鬧。也就是說,即便你是行業裏的領頭羊,也別輕易地把所有的競爭者都“一棍子打死”。因為,競爭永遠都會存在,即便你“打死”了眼下的這一個,也會出現新的競爭對手。如果那個競爭對手更強勁,你就更難生存了。有時候,商場上也是要講究生態平衡的。
都說商場如戰場,戰場上往往是刺刀見紅、你死我活的,在戰場上當聖母必然是無法生存的。因此,為了打敗競爭對手,很多創業者往往是不擇手段,什麼陰謀、“陽謀”都使得出來,在成王敗寇的觀念指導下,似乎任何手段都是可以被原諒的。但實際上,這種做法是十分不明智的。從來沒有哪家公司能靠走旁門左道而成為行業先鋒。退一萬步說,即便你對自己的公司沒有那麼大的願景,僅僅將它當作一個賺錢的工具,不恰當的競爭方式也還是有可能讓你滿盤皆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