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投資者總是在投資出現失誤之後,資金大幅縮水,心情備受煎熬之時,才急忙學習各種解套技巧,費盡心機地想著如何保本解套。可是,股市中即使最好的解套策略也比不上事先學習避免套牢的策略;還有的投資者止損時成千上萬的資金可以揮刀斬去,平時買證券書籍時卻吝嗇區區數十元;更有些投資者從未認真係統地學習過投資技巧,也沒有經過任何模擬訓練,甚至連最起碼的證券基礎知識都不明白,就貿然進入股市,參與投資。等待這些投資者的必然結果將是投資資金的迅速貶值。
所以,投資者必須明白學習的重要性,樹立正確的學習觀念,堅持不懈地學習理論知識,才能在風雲變幻的證券市場中立足。
等待有利的投資機會
投資要想取得較好的成績,就必須等待投資的最佳機會。
——巴菲特
我們必須等待最佳投資機會的出現,抓住這樣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投資。
許多投資人的成績不好,是因為他們像打棒球一樣,常常在球帶位置不好的時候揮棒。也許投資人並非不能認清一個好球(一家好公司),可實際就是忍不住、亂揮棒,這才是造成成績差的主要原因。
托伊·科布曾說過:“威廉姆斯等球時間比別人都多,是因為他要等待一個完美的擊球機會。”這個近乎苛刻的原則可以解釋,為什麼威廉姆斯取得了在過去的70年裏無人能取得的佳績。巴菲特對威廉姆斯敬佩有加,在好幾次場合,他與伯克希爾的股民分享威廉姆斯的近乎苛刻的原則。在《擊球的科學》(The Science of Hitting)一書中威廉姆斯解釋了他的擊球技巧。他將棒球場的擊球區劃分成77塊小格子,每塊格子隻有棒球那麼大。巴菲特說:“現在,當球落在‘最佳’方格裏時,揮棒擊球,威廉姆斯知道,這將使他擊出目標成績;當球落在‘最差’方格裏時,即擊球區的外部低位角落時,揮棒擊球隻能使他擊出較差的成績。”
威廉姆斯的打擊策略如運用到投資上顯然極為恰當。巴菲特認為,投資就像麵對一係列棒球擊球那樣,想要有較好的成績,就必須等待投資標的的最佳機會的到來。 許多投資人的成績不好,是因為常常在球位不好的時候揮棒擊球。也許投資人並非不能認清一個好球(一家好公司),可事實上就是忍不住、亂揮棒才是造成成績差的主要原因。那麼,我們怎樣才能克服這種毛病呢?巴菲特建議投資人要想像自己握著一張隻能使用20格的“終身投資決策卡”,規定你的一生隻能做20次投資抉擇,每次揮棒後此卡就被剪掉一格,剩下的投資機會也就越來越少,如此,你才可能慎選每一次的投資機會和投資時機。對又低、又偏外角的球盡量不要揮棒,威廉姆斯就是寧願冒著被三振出局的風險去等待最佳打點時機的到來。投資者是否能從威廉姆斯的等待最佳打點時機中獲得啟迪呢?巴菲特說:“與威廉姆斯不同,我們不會因放棄落在擊球區以外的三個壞球而被淘汰出局。”
我們在投資中,即使有什麼可靠的消息或者可以投機的機會,我們也可能沒有集中所有資金去冒險的動力,既然沒有去賭博或者去冒險的想法,那還是耐心等待,等待真正機會的到來。
巴菲特說,“在我的投資生涯中,曾經至少三次的經驗,看到市場有太多的資金流竄,想要用這一大筆資金從事合理的活動似乎是不可能的事情。然而,四年過後,卻看到‘我一生中最好的投資機會。’”
其中一次是發生在1969年,也就是巴菲特結束他首次的投資合夥事業的時候,這個過程值得巴菲特迷們好好去研究,因為對很多中國的巴菲特迷來說,如何挖到第一桶金很重要,目前巴菲特管理幾百億美金的經驗,對想獲得第一桶金的投資人來說,並沒有太大的意義。然後在1998年,當這家公司出現問題的時候,投資界突然出現了“絕佳的投資機會”。
所以,我們必須等待絕佳的投資機會的出現,而且要有耐心。就像1998年出現的中國房地產投資機會一樣,抓住這樣的機會,才是真正的投資。
投資是“馬拉鬆競賽”而非“百米衝刺”,比的是耐力而不是爆發力。對於短期無法預測、長期具有高報酬率之投資,最安全的投資策略是:先投資,等待機會再投資。投資人應記住的是:在下降通道中參與投資,風險無形中放大了好多倍,成功率大力降低,請耐心等待重大投資機會的到來!巴菲特提醒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