確立公司內在價值
確定一家企業的內在價值,部分是藝術,部分是科學。
——巴菲特
你若能以低於企業內在價值的錢買進它的股份,並對它的管理充滿信心,那你賺錢的時候便指日可待了。
一般說來,投資者總是習慣性地厭惡對他們最有利的市場,而對於那些他們不易獲利的市場卻情有獨鍾。在潛意識裏,投資者很不喜歡擁有那些股價下跌的股票,而喜歡那些一路上漲的股票。高價買進低價賣出當然賺不了錢。在巴菲特購買威爾斯法哥銀行的時候,這隻股票的價格從它的最高點跌到隻剩下一半。盡管巴菲特在較高的價格就開始收購威爾斯法哥的股票,他還是很樂意見到股票下跌的情形,並且把握這個機會作為低價投資組合加碼的手段。根據巴菲特的說法,如果你期望自己這一生都要繼續買進股票,你就應該學會這種接受股價下跌趁機加碼的方式。
對於投資者來說,最理想的情況是,在他們進場的時候一路都是空頭市場,直到他們決定賣出之前來一個大多頭市場的噴出行情。巴菲特指出,投資人對於食物的價格可都是一清二楚。因為知道自己永遠都得購買食物,所以他們喜歡較低廉的價格,而痛恨物價的上漲。根據巴菲特的說法,隻要對你所持有之股票的公司深具信心,你應該對股價下跌抱持歡迎的態度,並借著這個機會增加你的持股。
巴菲特相信,即使市場走向可能暫時忽視公司在經濟上的基本麵因素,但是公司本身的體質終究是會反映到市場上的。因為摒除了股票市場的漲跌迷思。他說:“對我而言,所謂的股票市場並不存在。它隻是一個讓我看看是否有人在那裏想要做傻事的參考罷了。”
1988年,當巴菲特第一次購買可口可樂的股票時,人們問:“可口可樂的價值在何處?”公司的價格15倍於其收益,12倍於其現金流——比市場平均值分別高出30%和50%。巴菲特支付了賬麵價值的5倍來購買這家收益率為6.6%的公司。他願意這麼做是因為可口可樂公司有非同一般的經濟發展水平。當時,公司的證券收益率為31%,而資金投入相對較少。巴菲特已經解釋過,價格不能說明價值。可口可樂公司的價值,他說,和其他任何公司一樣,是由公司未來存續期間可能產生的所有者收益總額,根據適當的利率折現決定的。
1988年,可口可樂公司的所有者收益為8.28億美元。當時,30年期美國國債(零風險利率)的交易利率是9%。這樣,可口可樂公司1988年的所有者收益,按9%的利率折現,能得出公司的內在價值為92億美元。當巴菲特購買可口可樂公司的時候,市場價格是148億美元,也許在別人看來巴菲特支付的價格過高了。但是,92億美元代表公司從當時到現在的所有者收益的折算價值,如果買方願意以高出92億美元60%的價格購買可口可樂公司,那一定是因為,他們把高出部分看做是可口可樂公司未來的增長機會。
那麼,我們怎樣才能確定一家公司的內在價值呢?傳統的企業估值方法通常有以下三種:清算法、繼續經營法和市場法。清算價值是變賣企業資產減去所有負債後的現金餘額。
因為假定公司不再營業,所以清算價值沒有考慮企業未來可能的收益。繼續經營的價值,是由企業所有未來預期現金流來決定的,這些未來現金流要用合理的貼現率來折合成現值。當未來現金流實在難於計算時,分析家們經常轉向市場;將這家公司與其他上市或交易過的類似的公司進行比較,並選用合適的乘數。
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首先,估計公司未來存續期間可能創造的總收益,然後,把它折算成現值。為估計未來現金總收益,我們需要運用所有已知的公司商務特點、財務狀況、管理層的品質以及運用我們所知道的分析原則。 要決定公司的內在價值,首先要估計公司未來現金總收益,然後用適當的比率折現。有一點必須記住,你所尋找的公司的未來現金收益必須是可預見的、必定會有的,正如債券的收益一樣。如果公司有持續的獲利能力,而且,如果公司是簡單的、易於理解的,巴菲特相信,他有一定把握決定公司未來的收益。如果他沒有信心預測公司的未來現金流,他不會嚐試估算公司的價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