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財務準則:市場成長與?保留盈餘一致(1)(2 / 2)

當你注意到該公司一直刻意地降低其負債時,你就會對這種高出平均水平的收益率留下深刻印象。1973年,華盛頓郵報公司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為37.2%,在報業中處於第二位。令人驚訝的是,到1978年,格雷厄姆將公司負債降低了70%。1983年,華盛頓郵報公司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是報業平均水平的十分之一低至2.7%。但它獲得了比同行高出10%的權益資本收益率。1986年,華盛頓郵報公司在投資了蜂窩電話係統並買下了大都會公司53條電纜係統後,負債一時高達3.36億美元。不過公司在一年之內,又將負債消減至1.55億美元,截至1992年,華盛頓郵報公司長期負債為5100萬美元,長期負債與股東權益比率為5.5%,而同業平均水平為42.7%。

總的說來,股東權益報酬率的重要性在於,它可以讓我們預估企業把盈餘再投資的成效。長期股東權益報酬率20%的企業,不但可以提供高於一般股票或債券一倍的收益,也可以經由再投資,讓你有機會得到源源不絕的20%報酬。最理想的企業能以這樣的增值速度,長期把所有盈餘再投資,使你原本的投資以20%的複利增值。

那麼,我們如何計算股東權益投資報酬率呢?

股東權益報酬率=(稅後利潤-優先股股息)÷(股東權益)×100%

股東權益或股票淨值普通賬麵價值或資本淨值,是公司股本公積金留存收益等的總和股東權益報酬率表明普通股投資者委托公司管理人員應用其資金所獲得的投資報酬,所以數值越大越好。 巴菲特提醒您

評價一家公司是否優良和有發展潛力,能夠在較長一段時期內給投資者以豐厚的回報,最能肯定的做法就是立足於股東權益回報率,也就是立足於現有資本投入,是最為現實有效的評價手段和途徑。

計算“股東收益”

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上的每股收益隻是判斷企業內在價值的起點,而非終點。股東收益才是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最終指標。

——巴菲特

隻有“股東收益”才對公司所發生的可能影響公司獲利能力的所有經濟事實進行了較為周密的考慮。

巴菲特告誡投資者,應該注意公司年度財務報表上的每股收益隻是判斷企業內在價值的起點,而非終點。

股東收益才是判斷公司內在價值的最終指標。所謂“股東收益”,即公司的稅後利潤加上折舊、攤提等非現金費用,然後減去資本性支出費用以及可能需要增加的公司運作的資金量。巴菲特常說:“並非所有的利潤都是同樣產出的。那些相對於利潤具有過多資產的企業,其會計報表中的利潤隻是表麵的。因為通貨膨脹實際上征收了資產密集型企業的通行費,導致這類企業的盈餘化為泡影。隻有當經濟分析師們了解預期現金流量時,財務會計報表上的利潤才會有利用價值。”相對而言,現金流量用於評估初始投資很大而後續投資較小的企業(如房地產、油田、電報電話公司、公路橋梁公司等)時還是比較恰當的,但對於需要持續不斷投入資金的生產製造型企業,用現金流量來評價其內在價值是不恰當的。

公司的現金流量,通常是指稅後利潤加上折舊和攤提等非現金費用。這裏麵實際上忽略了一個重要的經濟事實,資本性支出。公司在其生產年度中產生的利潤需要投入資金來購買新設備,升級更新技術設備乃至新建廠房以及維持產品生產的其他開銷。一個企業要保持其在同行業中的經濟地位,必須不斷進行資本性投入。盡管這種投資期限有長有短,但總是不可避免的。資本性支出是公司發展生產的一項常規費用。投資者通過現金流量衡量公司的內在價值時,如果不考慮公司的資本性支出是沒有意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