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章 財務準則:市場成長與?保留盈餘一致(1)(1 / 2)

注重股東權益報酬率

對經營管理獲利狀況最重要的量度,是已投入股權資本的收益狀況,而不是每股收益。

——巴菲特

股東權益報酬率可以讓我們預估企業把盈餘再投資的成效。

巴菲特認為,評價和衡量一家企業或公司管理獲利能力的最重要指標就是“股東權益報酬率”。使用淨利潤對股東權益的比例來衡量和評價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則十分有效,因為這一指標著重從股東利益出發來考評一家公司,同時又注重公司現有資本投入的有效率,這樣,就能排除立足於對公司的理想主義設想的評估,而十分樂觀地估計負債、借貸等資本投入所產生的利潤。隻有這樣,才能實事求是地評價公司的現有狀況,真正挑選出優秀公司。

所謂股東權益,即是指公司的稅後利潤加上折舊、攤提等非現金費用,減去資本性支出費用以及可能需要增加的經營資金量。而對希望通過舉債、借貸等行為來擴大經營規模以便取得更多利潤的行為,巴菲特認為在無法百分之百確定所投入的資金能夠獲得豐厚利潤的情況下,采取增加資金的辦法以期增加利潤和盈餘是一種冒險。

有些投資分析家通常用每股稅後利潤(又稱為每股收益)來評價企業的經營業績。上年度每股收益提高了嗎?高到令人滿意的程度了嗎?巴菲特則認為,每股收益是個煙幕。因為大多數企業都保留上年度贏利的一部分用來增加股權資本,所以沒有理由對每股收益感到興奮。如果一家公司在每股收益增長10%的同時,也將股權資本增加了10%,那就沒有任何意義。在巴菲特看來,這與把錢存到儲蓄賬戶上,並讓利息以複利方式累積增長是完全一樣的。

巴菲特更願意使用權益資本收益率——經營利潤對股東權益的比例來評價一家公司的經營業績。

然而,為了運用股東權益報酬率,我們需要作幾項調整。

第一,所有市場化的證券應當按成本計價,因為股市的總體價值會嚴重影響某一公司股東的證券收益。例如,如果某年股市大幅上揚,因此提高了公司的淨值,那麼即使公司的運營收入大幅增加,也會因為分母更大而使公司的實際運營業績下降。相反,市價的下跌會減少股東的證券,這意味著普通的運營狀況會比實際上看起來好得多。

第二,投資人必須有能力控製那些會影響營業盈餘的各種不尋常因素。巴菲特排除了所有的資本利得和損失,以及其他任何可能增加或減少營業盈餘的不尋常項目。他正努力設法獨立劃出企業各種特定的年度績效。他設法了解在擁有特定的資金可供運用的情況下,管理層能為公司創造營業收益的額度。他認為這是判定經營績效最好的一個依據。

另外,巴菲特始終認為,一家企業應能在沒有或極少負債的情況下,用股權資本來獲得收益。不過,一旦確實需要舉債時,巴菲特並不畏縮。實際上,他更願意在預料到未來使用狀況時借債,而不是臨時抱佛腳,在需要已經緊迫的時候再去借債。低成本的資金往往會使資產的價格上升,而高利率的資金卻往往會增加負債成本,同時會降低資產價值。當購買公司股票的價格達到最理想價位時,資金高成本(較高的利率)卻往往降低這一機會的吸引力。針對這種狀況,巴菲特認為,公司的資產與負債管理應該相互獨立。

巴菲特隻在確信未來的經營會帶來比目前債務成本更高的利潤時,才會預先借款。而且,真正有吸引力的商業機會很少,所以巴菲特希望伯克希爾公司能枕戈待旦。很明顯,不同的企業現金流不同,可以應付的債務水平也不同,巴菲特認為,一家優秀的企業應該可以不借助債務資本,而僅用股權資本來獲得不錯的贏利水平。如果公司是通過大量的借款來獲得利潤的,那麼該公司的獲利能力就值得懷疑。

對於怎樣的負債比例才是適當的,巴菲特不提供任何建議。可以理解的是,不同的公司依據自己的現金流量,而有承擔不同程度的舉債能力。需要指出的是,成長中的企業有機會把盈餘的大部分以高報酬率再投資,這樣的企業最能創造商譽。巴菲特大部分的投資,都具備此一基本財務特點。巴菲特購買華盛頓郵報公司股票時,該公司的權益資本收益率是15.7%。隻比標準普爾工業指數的平均權益資本收益率稍好。不過在以後五年中,華盛頓郵報公司的權益資本收益率翻了一番,是標準普爾工業指數的兩倍,比報業平均數高出了一半。在以後的十年中,華盛頓郵報公司一直保持著獨占鼇頭的位置,1988年,權益資本收益率高達3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