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章 附錄2世界是斜的(1 / 1)

從2003年開始,《世界經理人》雜誌每年年底會做一個“中國十大管理實踐”的總結報道,到現在是第四年了。

今天除了跟大家分享2006年的結果之外,還分享把從2003年到2006年的“中國十大管理實踐”彙總分析之後的發現——世界是斜的。

“2006中國十大管理實踐”分成五個大類。第一個大類是屬於戰略,包括本土企業強強並購、藍海戰略、自主創新。第二個大類是人力資源,包括雇主形象管理、關鍵人才管理。第三個大類是領導力,包括情商管理和組織變革。第四個大類是營銷,包括品牌重新定位和體育營銷。

第五個大類是運作,包括營造創新的環境。更細的內容大家可以看我們雜誌的報道。

如果回顧2003年到2006年每年評選出的“中國十大管理實踐”,我們可以從中提煉出五大關鍵詞,即:人才、顧客、創新、並購、變革。

這五個詞可以總結成三句話:一、一手抓人才,一手抓顧客。二、創新是艱難的道路,不創新是死路。三、不管今天是成功還是失敗,通往明天的道路都隻有變革。雖然在管理上沒有百分之百的真理,不過這三句話我推薦給大家,在百分之八九十的時候都是成立的。

通過分析總結,我認為是世界是斜的。“世界是平的”

是《紐約時報》專欄作家托馬斯·弗裏德曼提出來的,有一個很重要的含義,就是現在世界商業競技場是公平的,是平坦的,大家都是站在一個同樣的海拔高度去競爭。

事實上不是這樣的。尤其是對於中國企業來說,世界是斜的。我認為有三個理由。

第一個理由是知識在高處。

從2003年到2006年我們總結出了40大管理實踐,絕大多數管理實踐都是來自西方。知識是企業的一個重要競爭力,管理知識也是重要的競爭力。知識像水一樣,是從高處流向低處。管理的流向分出了高處與低處。

第二個理由是壁壘在高處。

剛才講到了並購,本土企業強強並購是2007年的一大亮點。因為在海外的並購上,我們發現中國企業要進入發達國家的市場麵臨著很高的市場壁壘。

用通俗的話講,我們還是在低處,我們走上坡路是很難的,對於發達國家的企業來講走下坡路相對要容易一些。

市場壁壘包括有形的壁壘,也更包括很多無形的壁壘。市場進入的難易不同分出了高處與低處。

第三個理由是坑坑窪窪的市場。

2003年跨國企業為了在中國市場上競爭要進行組織變革,2006年中國企業為了在國際資本市場上獲得承認、在國際市場上獲得管理上的承認要進行組織變革。我們也看到2006年一直都有國際品牌為了在中國市場上贏得競爭,要進行品牌的重新定位。這些都說明每一個市場具體的生態環境是不一樣的。

不但每個市場的海拔高度不一樣,即使在同一個海拔高度上,每一個市場也有坑坑窪窪的地方,淺的地方可能崴了你的腳,深的地方可能是一個陷阱。2003年和2005年,危機管理都出現在十大管理實踐的結果當中。企業出現危機很重要的一個原因,就是在具體市場的坑坑窪窪當中崴了腳。

如果說市場是坑坑窪窪的,凹凸不平的,我想我們就不能說這個世界是平的。

為什麼有人說世界是平的呢?因為以前的坡度斜得更厲害,是一個更陡的斜坡。以前大概是60度角,現在變成30度了,站在高處就覺得這個世界怎麼變平了。其實不是,世界還是斜的,隻是比以前顯得更平緩一些了。

世界是斜的,對我們有五點啟示。

第一,從高處衝下來有活水,也有泥沙,我們要有辨別地吸收。有時候從高處還可能衝下來泥石流,我們要當心,不要被淹沒。

第二,往高處走的時候要充分估計缺氧的困難。這一點我想明基和TCL事先都估計到了困難,但是沒有估計到會這麼困難。

第三,其實也不一定非要往高處走,也可以往低處走,或者在同一海拔高度擴張。

第四,即使在同一海拔高度擴張,也要留意坑坑窪窪的陷阱。

第五,最後一點啟示,就是世界確實比以前更平了,我們要抓住由此而產生的機會。

到會這麼困難。

第三,其實也不一定非要往高處走,也可以往低處走,或者在同一海拔高度擴張。

第四,即使在同一海拔高度擴張,也要留意坑坑窪窪的陷阱。

第五,最後一點啟示,就是世界確實比以前更平了,我們要抓住由此而產生的機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