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擁有空杯心態,隨時從零開始(4)(2 / 2)

人的一生其實很短暫,在這短短的旅程中,我們會碰到各種各樣想不到的事情,這些事情本身並不可怕,可怕的是我們無法從這些事情給我們造成的負麵影響中抽身出來,或者說可怕的是我們無法把這些負麵影響從心杯中倒掉,不能盡早地以最新、最好的狀態去迎接新的人生。所以,不論什麼時候,哪怕我們身無分文,隻要生命還在,我們都應該笑看挫折,我們要堅信:磨礪到了,幸福也就來了。

8.放下過去的榮耀,不斷創造新的輝煌

生命如舟,逆水而上,不進則退。在這個不斷變化的世界,我們唯有永不自我滿足,才能不斷超越自我。德國著名的詩人歌德曾在《浮士德》中宣稱:“我永遠不能滿足自我。”無論你過去贏得了多少掌聲和鮮花,贏得了多少讚美和榮譽,無論你的過去有多麼輝煌,它都已經過去了,今天,我們應該從零開始。

球王貝利在20多年的職業生涯中,一共參加過1364場比賽,進球總數多達1282個,並且創造了一個隊員在一場比賽中射進8個球的世界紀錄。他的球技超凡,不僅令萬千觀眾心醉,還經常令對手拍手叫絕。他不僅球藝高超,而且談吐不凡。當他射進個人的第1000個進球時,有人問他:“你覺得在你射進的1000個進球中,哪個進球是最精彩的?”貝利笑了笑,意味深長地說:“下一個。”他的回答謙虛而含蓄,幽默而耐人尋味,就像他的進球一樣精彩。

從貝利的回答中,我們看到了他有一顆不自滿的心,也看到了他對未來的期望。麵對輝煌的過去,他選擇了空杯,選擇了放下,選擇了向前看,這種永不自滿,永不懈怠的精神,不僅是一種胸有大誌的人生狀態,更是一種銳意進取的人生態度。有了這種人生態度,我們才能與時俱進,不斷創造新的成績,不斷締造新的輝煌。

當我們每天收獲夢想,又播種新的希望時,我們才真的發現:原來,一切的輝煌隻代表過去,未來永遠是一片空白。因此,隻有在不斷的自我否定、自我摒棄中,隻有不斷地自己戰勝自己,我們才能不斷自我超越。這種執著和拚搏的精神,會使我們不斷從優秀走向卓越。這一點在著名乒乓球運動員張怡寧身上有非常好的體現。

張怡寧5歲開始打乒乓球,小時候她受《西遊記》的影響,覺得做大王十分威風,於是特別想成為乒壇上的大王。自從有了這個念頭,她便一直朝這個夢想努力。

在進入國家隊之前,張怡寧在各種比賽中,幾乎沒有嚐過敗績。帶過張怡寧的教練都說:“她一拿起球拍就有了靈氣,很多看似不可能的球她都能接回去,在同齡人裏麵,她出類拔萃,想不注意到她都困難。”

然而,張怡寧並沒有因別人的誇獎而洋洋自得,更沒有因自己獲得那麼多榮耀而自滿。她把過去的榮耀放下,把每一次比賽都當成新的開始。為此,她在平時的訓練中非常刻苦,為的是早日登上世界乒乓的最高領獎台,獲得奧運會女單冠軍。

2004年22歲的張怡寧參加雅典奧運會,奪得了女子單打和雙打的兩枚金牌,她終於站在了最高的領獎台上,實現了自己“乒乓大王”的夢想。奪冠之後,張怡寧並未沉浸在過去的榮耀中,而是繼續刻苦訓練。

2005年,張怡寧奪得第48屆世乒賽女單冠軍,實現世錦賽、奧運會和世界杯的大滿貫。2008年北京奧運會上,她再次和隊友奪得了乒乓球女子團體賽的冠軍,並成功衛冕了女單冠軍。

張怡寧為什麼不斷超越自己,不斷書寫輝煌呢?因為她有空杯心態,懂得忘記自己的光環,懂得放下過去的榮耀,才能不斷挑戰自我。挑戰自我,是對已經獲得的成功、對已經存在的某種狀況不滿,也是對某種理想境界的追求,是在一步步向完美靠近。

有人說,最圓滿的未來總是建立在淡忘過去的基礎上,隻有擺脫過去成功的枷鎖,我們才能繼續走好。每個人都會有過去,也許輝煌,也許平庸,也許失敗,過去隻代表過去,過去隻能成為回憶,痛苦的過去不值得我們留戀,輝煌的過去也不值得我們留戀。流連於過去的成功,往往會使我們不自覺地停下前進的腳步。

過去的成功是你人生成就的見證,這種見證無需多言,早已在滾滾向前的曆史長河留下神韻一筆。因此,不要總是把過去的榮耀掛在嘴上,也不要總是放在心裏,時時回味,自我滿足。如果過於沉緬在昨天的輝煌中,輝煌的昨天就會成為我們今天前進的絆腳石,唯有抹去昨天的輝煌,放下昨天的榮耀,今天才能有一個新的開始。

有一位作家曾經說過:“自己把自己說服了,是一種理智的勝利;自己被自己感動了,是一種心靈的升華;自己把自己征服了,是一種人生的成熟。”大凡能夠說服自己放下過去的榮耀,大凡能夠取得讓自己感動的成功,大凡能夠征服自己的人,就能戰勝人生旅途中一切的挫折和不幸,這種人在輝煌榮耀時,想必也隻是淡淡一笑,然後繼續向人生的下一個目標進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