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我們想活得開心、灑脫,最好的辦法是做個健忘的人。忘卻痛苦就像倒垃圾,將垃圾扔得越遠越好,同樣,將痛苦忘得越幹淨越好。因為一個人內心的容量是有限的,尤其是容不下太多的悲苦和煩惱。在某些時候,及時忘卻比深刻記憶更為重要。對於那些折磨人的事情,對於那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對於那些恩恩怨怨的情仇,我們應該及時清空,及時忘卻,還自己一身輕鬆,讓自己回歸到真實的生活之中。
有個花季少女得了絕症,為了不讓家人在自己死後過度傷心,她在生命有限的日子裏,總是用陽光般的笑容安慰家人。在彌留之際,父母悲痛欲絕,極度崩潰,她卻用手指指向床頭的日記本,示意父母去讀。幾秒鍾之後,女兒永遠地閉上了眼睛,安心地離開了人世。
父母一邊痛哭,一邊翻開日記本,上麵這樣寫道:“親愛的爸爸媽媽,請不要因我的離去而傷心落淚,因為哭泣無濟於事,既然我已經結束了生命,就忘記我吧。隻有忘記了我,你們才能開始新的生活。我永遠愛你們,永遠陪在你們身邊,我要看著你們幸福地生活下去,請答應我好嗎?”
感傷的故事中講述了一個懂事的女孩,它讓我們看到,對於生活來說,忘卻是多麼的重要。忘卻了痛苦,內心才能容下新的快樂;忘卻了煩惱,內心才能容下灑脫和輕鬆;忘卻了苦難,內心才能容下新的希望。
很多時候,忘卻不代表不在乎,它不過是銘記的另一種存在形式。學會忘卻,在不堪重負時及時轉身,留下一個瀟灑的背影;學會忘卻,在不堪重負時清空心杯,留給自己一個喘息的空間,讓疲憊的心得以放鬆,讓緊繃的神經得以鬆弛,這樣才能重新感受到生活的快樂。
著名作家劉震雲曾經說過:“歸零心態就是把心靈裏原有的東西都清除,把曾經的過往都剝除,讓一切重新開始。”在人生的道路上,當你的心被曾經的傷痛、失敗、困惑、成功、輝煌裝滿時,你的心就會變得沉重,這個時候最好的辦法是忘卻,就像收拾房間一樣,把那些沒有價值、讓你痛苦和煩惱的東西扔出你的記憶。
有一年,哈佛校長覺得工作壓力很大,心理極其疲憊,已經到了快承受不住的時候了。於是,他幹脆把手中的工作放下,請了三個月的假,還告訴親戚朋友不要給他打電話,然後就獨自一人去了美國的一個鄉村,去過一種完全不同的生活。
他在農場裏喂馬趕牛,在飯店打短工、刷盤子,他經常躲在角落裏聽音樂,還和當地的村民聊天,這些讓他感到非常快樂。最有意思的是,他在一家餐廳刷盤子時,老板調侃道:“老頭子,你不適合刷盤子,你還是改行吧!”
三個月之後,這個“可憐的老頭”回到了哈佛,回到了自己的崗位中。這時,他發現原來枯燥的工作,忽然變得有趣很多。因為他的心歸零了,所以他工作起來特別愉快。這三個月的經曆,好像讓他獲得重生一樣,讓他覺得生活更加新鮮刺激。
如果你有機會,不妨放下手中的工作,忘掉那些可惡的煩惱,換一換環境去感受生命。你可以一個人或三兩個人去郊外,把心放飛。看看那些綠色的植物,聽聽那些鳥兒鳴叫,聞聞花兒的芳香,感受一下淅淅瀝瀝的小雨,讓紛紛擾擾的瑣事隨著雨水流去,讓浮浮躁躁的心變得寧靜,這樣你的心情將會更加舒暢。
7.不懼怕任何挫折,活出強者氣勢
百世滄桑,不知道有多少消極悲觀者因受挫而放大痛苦,然後一蹶不振;千年人世,更不知道有多少意誌薄弱者因受挫而放棄目標,然後選擇消沉;萬古曠世,又不知有多少自卑懦弱者因受挫而自暴自棄,最後葬身於萬劫不複之地。麵對挫折,你會怎麼應對?
如果沒有雙臂,你會做什麼?如果隻有一條腿,你能走多遠?如果隻有一隻眼睛,你會怎樣看世界……不要以為這是假設,因為這些不幸都真實發生了,它們就發生在台灣傳奇畫家謝坤山身上。
謝坤山16歲那年,因觸高壓電而失去了雙臂和一條腿,後來又因一次意外事件失去了一隻眼睛。然而,如此不幸的人,卻成了台灣家喻戶曉的快樂明星。他的人生故事被拍成電視劇,被美國《讀者文摘》雜誌用十幾種語言刊登發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