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我的人生感悟(1)(1 / 3)

人生是長跑,長跑意味著:曾經一個階段的領先或者落後都隻是整個人生過程中的插曲。在人生賽跑的過程中,開始是領跑了,你們是成功者。但是這隻證明了你人生的1%是成功了,未來還有99%需要你去努力。

未來最重要的還是這個長跑的過程。而過程中什麼才是最重要的呢?是每天的快樂和充實。

感悟之一:執著

人生的過程就像植物的生長,隻要堅持努力,一定會有開花結果的那一天。

小時候家裏自蓋新房,我的任務就是負責把地基需要的石子全部準備好。對於隻有13歲的我來說,從河邊撿回200多車的碎磚石實在是個很難實現的目標,但是我沒有放棄,每天下課後和周末,無論是刮風下雨還是烈日嚴寒,我都堅持撿回一車碎磚石,然後在家裏牆上的“正”(表示數字5)字加上一筆,說明今天又完成了一個目標。結果我終於完成了任務。這件小事讓我明白了,看似無法實現的事情,隻要你給自己設定一個目標,並堅持做下去,就可以完成。

我是如何拿到北廣留學名額的

1984年初,為了獲取公派留學的資格,我毅然決定換專業考研,並取得了北京郵電學院全校總分第一名的考研成績。本以為出國名額早已收歸囊中,卻在公布出國學生名單的布告裏怎麼也找不到自己的名字。我落選了。但是我並沒有放棄追求。我逐個學校詢問是否還有餘下的出國名額,結果發現北京廣播學院(現已更名為中國傳媒大學)還有,我馬上爭取。但是盡管爭取到了,由於上報出國名單期限的原因,我的出國資格審批在教育部還是沒有被通過。

從時間上來說,當時出國審批的期限已過,我沒有機會了。我拿著北廣開具的介紹信,來到教育部出國司。一位姓李的副司長一邊看著介紹信,一邊聽我用戰戰兢兢的聲調講述事情的原委。聽完後他把介紹信放進抽屜裏,讓我回學校去等消息。等了幾天,當然不會有任何消息。我再一次去教育部,李司長說審批工作早已結束,已經報部委領導了。“你回家吧。”他說。

我該怎麼辦?從教育部騎車回住處的路上,我止不住地胡思亂想。各種念頭,像路旁的電線杆子一樣從我眼前一閃而過,又消失得無影無蹤。對於什麼都沒有的我來說,究竟還有什麼?隻有時間!

從第二天開始,我便每日準時到教育部去“上班”。李司長八點上班,我七點半就到了教育部門口,看見他走來,我就說:“李司長,早上好!”到了中午吃飯的時候,我還在門口等著,他一出來,我就迎上去說:“李司長,您出來吃飯了?”李司長吃好飯回來,我又迎上去說:“您吃好飯了?中午好好休息一下。”晚上下班的時候,看見李司長出來,我再一次迎上去說:“您下班了?走好。”

到了第四天早上,李司長終於對我開口說話了:“你是誰?為什麼天天跟我打招呼?”我急忙告訴他,我就是那個沒有被他批準出國的學生。他說:“哦,知道了。”中午他出來吃完飯回辦公室,我依然恭恭敬敬地站在那裏跟他打招呼。這一次,他讓我去他辦公室,在那裏他對我說:“我們看了一下你的資料,各項都達到了要求。不過時間晚了。但你可以去北廣、北郵補一些資料,說明轉校的理由,等資料補來後我們再考慮是否給你申報出國名額。”

我立刻回去將該要的資料都拿來了。果然,我很快就從北廣研究生處接到了教育部轉來的出國研究生錄取通知書。

在那一刻,我覺得什麼都值了,我甚至願意去教育部門口再站四天。2001年9月,我已是微軟全球技術中心總經理了。有一次在長春國際教育展上,我偶遇李司長。這時的他已是教育部的副部級巡視員。十七年過去了,但我在人群中一眼就認出了他。我走上前去,和他愉快地聊起天來。我向他提起當年為出國站在教育部門口陪他上班的事兒。

“您還記得那個學生嗎?”我問。

李司長說:“記得記得。不過不知道那個人現在在哪裏了。”他還頗有些驚訝地問我,是否是當年那個學生的同學……顯然,李司長已經完全認不出我了。不過,這已經不重要了。

我覺得,對任何一個機會,任何一個人,任何一份事業,一定要執著。如果我當時沒有通過自己的執著得到留學的機會,也許我的職業生涯就完全不一樣了。我想告訴大家的是,把握離你隻有一步之遙的機會,最簡單的方法就是用我這個“唐駿模式”——站在那裏就好。因為很多人一定會被這種執著感動。

我大學裏是如何追到女孩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