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我還年輕,我還可以重新出發(4)(1 / 2)

就像我自身的經曆,我是在微軟工作過的,我一個小小的程序員,在美國微軟總部裏,我有什麼優勢?一點優勢也沒有,我往上競爭,就要跟美國人去競爭,無論是在語言溝通能力上、社會關係上,還是背景上,各方麵沒有一個不是比我強的。所以你會發現、當你處在那個環境當中的時候,你就是一個編外人員!

中國改革開放才三十年,人家都開放一百年了!

中國的貧富差距很大,基尼係數中國基本上是達到0.5了,而很多的國家,像我們說的歐洲國家,它的基尼係數就是0.3左右。0.3意味著什麼?貧富差距幾乎是沒有。而0.5是什麼狀況?貧富差別很大。這個數字讓大家產生了這樣一個清晰的印象。

我剛剛從歐洲回來,能夠清晰看到:確實無論從自然環境也好,還是說整個社會福利保障體係也好,還是說整個的教育體係也好,我們和歐洲國家還是有一定的差距。

但是沒關係,因為中國改革開放才三十年的時間,人家改革開放已經一百年、甚至更長的時間,怎麼可能發展成一樣?這個距離一定會縮小的。

“最適合人類居住的地方”不一定適合你居住

當你到國外以後,你會發現你很難融入當地的生活,不要說價值觀和文化了,連個語言都覺得無法融入,你英文說得再好也沒辦法與人家做到心與心的這種溝通。有人要說,那邊福利好,醫療都免費。加拿大的醫療福利製度在全世界是數一數二的,但“免費的醫療”和“優質的醫療”可不是一回事。恰恰是因為免費,使得很多病人和醫生濫用醫療資源。急診經常要等四五個小時,想做個CT,要排隊等數個月。加拿大政府開支的醫療服務差到被許多人稱為“得了病就等死”的地步。

雖然加拿大景色秀麗,汙染少,那主要是因為人少的緣故,政府為了保護自然資源,嚴格限製本國工業的發展,也造成了就業崗位的低下。“最適合人類居住”不等於“最適合人類工作和發展”,尤其是在加拿大經濟持續低穀、失業率長期徘徊在6%~8%的現實下,新移民來到之後,一年半載找不到工作是常事。對於技術移民來說,沒有工作和穩定的經濟來源,即便享受著美麗的自然風光,時間久了,也不會舒服,簡直就是“精神折磨”。有超過10%的中國人選擇技術移民成功後回流中國。

所以說,國外有天堂的種種表象,但是對一個中國人來說,那邊不是我們的天堂。這是我想告訴大家的。

有88.7%的人想移民,我看了這個數字其實挺難過的當年我在微軟做中國區總裁的時候,我手下一個中國區的副總裁,也是上海分公司總經理。我就不講他的名字了,在微軟那個時候是叫作金領,因為微軟的副總裁絕對是個金領,年收入百萬以上。你想十年前、十五年前年收入已經百萬以上,那是相當金領了。所以他在上海擁有了四套房子,十年前買四套房子,憑個微軟的高管還是買得起的。

結果,到2004年的時候,他想通了。他去新西蘭旅遊了一次,就說我希望能在這樣的環境當中生活,能在這樣的環境當中讓我的子女成長。他作了一個重大的決定,什麼決定?居然是辭去了微軟(中國)副總裁的位置,然後要全家移民新西蘭。

他把自己的四套房子全部賣掉,做什麼?做了投資移民。因為要做投資移民,你就要拿錢去買新西蘭的國債,哪兒來的那麼多錢呢?他立刻就把四套房子賣了變現。

然後他們就到了新西蘭,他覺得這錢放在新西蘭,第一,這錢也安全;第二,全家就移民了。結果是什麼?賣掉的這四套房子在中國漲了幾倍,我相信在上海市中心擁有四套房子,這個價值絕對是不菲的。光從這個投資的角度來說,如果把那四套房子留著,到現在,我相信漲到3~5倍肯定是可以的。而他的錢拿到了新西蘭,買了新西蘭的國債,這個國債可能有3%的回報率,但是別忘了還得考慮貨幣彙率,新西蘭的紐幣降了10%。所以說他的錢拿到了新西蘭什麼都沒得到,卻損失了在中國的這四套房子漲價的機會,更不用說他在中國如果工作八年,或者更長的時間,能給他帶來的收益。

所以這個投資移民,我相信他是後悔的,我從他的MSN的簽名就能看得出來,我覺得他有那麼一點點後悔。這就是投資移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