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昂也知道,《抗日奇俠傳》這個名字並不討喜,“抗日”不討喜,“奇俠”不討喜,就連“傳”也不討喜。
以員工們的普遍評價來描述:這個名字L爆了。
原因很簡單,這個名字很容易勾起大家對於那一部部抗日神劇的回憶,然後心裏像是吃了下過毒的屎一般惡心。
李昂當然也知道這一點,從起這個名字的時候,他就明確的知道這一點。
但李昂並不打算改這個遊戲名,一個字都不打算改!
他做這款遊戲並不是為了賺多少錢,也不是為了炫耀公司的技術實力,他為的是打破樊籠!打破這麼長時間以來,抗日神劇籠罩在無數華國人頭上的樊籠!
他曾經是一個的遊戲策劃,現在也隻是個不大不的遊戲公司老總,他影響不了國家政策,他能做的,就是以做遊戲這種方式,以電子遊戲這個載體,來傳播自己的理念,來糾正大家心目中對於抗日戰爭的偏見。
抗日戰爭,也就是西方人所的二戰遠東戰場,它同樣是第二次世界大戰的組成部分,它並不比歐洲戰場,北非戰場,大西洋戰場,太平洋戰場低賤半分,甚至由於是華國人的衛國戰爭,它對於華國人來講,還要更加的神聖!
但為什麼現在在很多華國人心目中,抗日戰爭會這麼的土氣,荒誕,低賤,一想起來就滿心的反感呢?
原因有很多。
比如從到大死板而政治性的抗日教育,很多人將自己對政治性的厭惡轉嫁到了抗日戰爭上,從心底裏反感。
比如外來文化,尤其是西方文化的侵襲,以米國為首的西方國家擁有著更加優秀的技術實力,更加龐大的資金投入,他們拍出了無數優秀的,精致的,各式各樣的描繪二戰歐洲戰場的影視作品,製作了無數關於歐洲戰爭,太平洋戰場,大西洋戰場的遊戲。
這些影視作品和遊戲作品的優秀程度,遠超現在華國同類作品的水準。主角帥氣,服裝精致,戰場宏大,場麵刺激,故事精彩……大家看得多了,看得久了,兩相一對比,再加上一些崇洋媚外的媒體推波助瀾,潛移默化之下,自然就認為抗日戰爭土氣,L了。
還有,最最重要的,就是抗日神劇的泛濫了。
華國有好的抗日劇麼?當然有,《亮·劍》,《我的團長·我的團》,《永不磨滅的·番號》,《雪·豹》……都是非常優秀的抗日題材電視劇,雖然場麵投資上不如國外大作,但也都是極為良心的作品,真正的好劇。
但這些良心作品還是太少了,更多的,還是抗日神劇。
上個世紀國內影視行業開發以來,就不斷有熱錢湧入,各式各樣的電視劇如同雨後春筍層出不窮。
其中抗日題材的電視劇又以審批快,製作成本低,拍攝時間短,好賣,等等特質受到追捧。
但那時候的抗日劇雖然良莠不齊,但也沒有劇情誇張到抗日神劇的地步,最多也就是不好看罷了。
真正抗日神劇泛濫,各種匪夷所思的荒誕劇情出現,是在香江導演,寶島導演以及他們背後的資本力量注意到大陸影視市場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