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章 蘋果產品為什麼總處於“饑餓”狀態中(2 / 3)

現實中,蘋果和代工廠商簽訂的是長期的供貨合同,而蘋果如此大的出貨量保證了它在和零部件廠商談價時占據了主動地位,從而極大地降低了蘋果的生產成本。

舉世矚目的iPad 2平板電腦在2011年被蘋果推出,和第一代iPad平板電腦相比,iPad 2平板電腦薄了三分之一,而運行速度快了兩倍。此外,它還配備有前後雙攝像頭,並搭載了全新的軟件,待機時間高達10小時。令用戶意想不到的是,配置如此高的平板電腦的售價卻比市場上另外一款摩托羅拉Xoom的產品要低很多,其中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蘋果在成本方麵占有一定的優勢。蘋果的競爭對手發現,即使把iPad的零件一個一個拆掉,去買一樣的,產品價格和蘋果相比也會貴很多。以iPad平板電腦在生產中所使用的高端模具為例,蘋果公司通過大批量化的生產,極大地降低了成本,加之其他很多生產環節消耗的成本都要比競爭對手低,這就使其總成本非常便宜,如此一來,蘋果公司的競爭力無疑會得以提升。此外,iPad低價的原因還在於,它和iPhone手機的很多零部件都可以通用,這一點不得不令競爭對手感到無所適從。

其實,蘋果能持續吸引用戶的很重要的一個因素是,蘋果能從心理學的角度給用戶無限想象的空間。在iPhone手機發布之前,媒體以及互聯網對於蘋果手機的假想圖片以及虛假消息鋪天蓋地地向用戶襲來。此外,蘋果公司忠誠的粉絲在博客中還搶先對蘋果未來的產品進行大膽猜測。互聯網上經常出現蘋果手機發展的概念圖,甚至還會出現蘋果手機詳細的功能參數,等等。雖然這樣的行為在某些方麵不具有真實性,但卻極大地提升了用戶對蘋果產品的無限期待。

而對於外界的種種傳聞,蘋果公司卻不置可否,這樣一來,就讓iPhone手機更顯得神秘,以至於iPhone手機還未上市,便早已在用戶口中流傳開來。而產品真正意義上的宣傳和推廣,是在其上市前一個月內展開的一些大規模的吸引用戶眼球的營銷活動。在這種情況下,用戶對於蘋果產品的猜測、想象等就都轉化成為了一種內心狂熱的激情,而這一切在iPhone手機上市之時得以爆發,最終就促成了蘋果手機的熱賣。對此,美國公共心理學的權威人士麥道夫·紐倫認為,蘋果的這種做法和好萊塢電影的營銷手法類似,其中都蘊藏著心理學的因素。也就是說,好萊塢電影向觀眾展開的營銷在拍攝之前就已經進行了。比如,首先會通過各種途徑散布小道消息,然後又會采取非常保密的措施吊足觀眾的胃口。接下來,通過記者采訪的方式,透露一些電影在拍攝過程中的花絮或者故意對電影主角的緋聞進行討論,以吸引到觀眾的注意力,從而形成口碑效應,這就使得電影還未上市,卻早已吸引了大批觀眾。

而蘋果公司的營銷模式是:首先不讓競爭對手準確把握公司發展的動態情況,向用戶製造神秘感,而這樣不僅可以吸引用戶的好奇心,還可以為日後進行的產品營銷做好鋪墊。因為從心理學的角度來看,每個用戶都會對能夠吸引他們眼球的事物產生興趣,而且越是神秘複雜的東西,就越能讓用戶保持持久的吸引力。

其次,蘋果公司在讓用戶產生好奇心理之餘,還猶抱琵琶半遮麵地促使用戶對產品發問,時刻挑逗著用戶,並激發用戶無限的想象空間,和用戶進行著若即若離的遊戲。也就是說,假裝讓用戶感覺到在泄露信息,但卻沒有告訴用戶具有實質意義的內容。其實,對產品的神秘感和自身的欲望一樣,都是建立在欲望得不到滿足的基礎之上的。這就好比是如果觀眾真的明白了大變活人的魔術中活人是如何從黑箱子裏出來後,魔術本身就失去了它應有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