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惟道是從:守自我之道做自我管理(2)(2 / 3)

真正優秀且成功的領導者都有高於一般人的品質,這樣的特殊品質並非與生俱來,多半是通過後天磨煉所得。一般人追求的是生活本身,但對於領導者來說,真正追求的是生活以外的事物,隻有當他們高於生活,才能獲得比一般人更加堅韌強大的力量。一個公司瀕臨破產,想要擺脫困境,首選的最佳措施是選擇一名具有極強心理素質的公司領導者,隻有當領導者自身具備有堅定的意誌和充分的信心,才能讓公司員工獲得新的力量與激情,在此基礎上實行一係列改進措施,公司就有可能擺脫危機,重新走向繁榮。

在一個企業中,領導者良好的心理素質不僅讓自己麵臨危機時做到處亂不驚的,更重要的是,領導者的信心與力量能在整個公司中得以傳達,也就是說,管理者的心理直接影響與帶動整個企業的員工。正是由於管理者的不斷疏通與鼓舞,才令整個企業上下員工的力量得到團結,避免員工各自東奔西走所導致的士氣低落、軍心渙散,充分發揮集體的潛在力量。

策略3:溝通、溝通、再溝通

管理是人與人之間的工作交流,永遠離不開溝通二字。及時有效的溝通能夠有助於管理者迅速解決和處理員工間的問題與矛盾。為什麼有些管理者能受到大家的尊敬,顯得魅力十足,,而有些卻令人避之唯恐不及?為什麼有些管理者能夠幫助企業員工相互協作,創建以凝聚力為中心的強健隊伍,而有些卻隻能對員工的績效表現出擔憂,無法采取有效措施。通過許多實例,我們不難發現所有成功的管理者都具備一個共同的特點——卓越的溝通能力。真誠有效的溝通,能夠有效地跨越管理者與員工之間的代溝,巧妙而正確地利用溝通手段,不但能夠贏得他人的尊重與信任,還能增強企業的競爭力與凝聚力,從而開拓新的事業道路。

在日常工作中,我們不難聽到一些員工的抱怨,他們覺得自己的付出沒有得到相應的肯定與回報;交予上級的合理化建議沒有得到重視和采納:與同事相處不融洽;對工作環境不滿意等等……這些都是導致員工失去工作熱情與積極性的重要因素,並直接影響整個企業的效益與工作效率。而導致這些員工的抱怨與不滿的根本原因,是管理者沒有進行及時有效地溝通,使上級與下級之間形成隔閡。

構建和諧的溝通機製是企業管理者首要麵對的問題。

某企業的事業部業務發展迅速,該部門領導者為解決人手不足的問題,請人事部幫助協助,進行招聘。在挑選到合適的候選人並約好進一步交流麵試的時間後,該負責人卻以工作太忙、沒有時間為由,僅隨意見麵後邊通知試用,結果不由而知,最後由於雙方沒有進行實現充分的溝通交流,無法達成共識,導致試用者不滿離去,問題最終沒有得到解決。

當然,這樣極端的例子並不多見,多數管理者在招聘過程中都會保持嚴謹的態度。但這也足以告誡我們,對於企業所需要的人才,管理者應給與足夠重視,充分靈活地運用溝通這一手段,企業對人才需要的不僅僅是“吸引”,更重要的是“留住”,將人才引進後,也要進行有效的疏理溝通,充分發揮人際溝通交流的積極性與創造性。

事實上,僅憑一己之力,領導者是很難做好管理工作的,在這個過程中,領導者必須借助經他人的力量,相互協作,才能出色有效完成工作任務。由此可見,一個領導者的成功,跟他與員工之間的有效溝通時密切相關的。。

在此,我們結合具體事例,總結出一下幾點與員工溝通的技巧。

第一,主動溝通。

康熙年間曾發生過一件轟動整個安徽桐城縣的奇聞。宰相張英家想蓋房子,地界卻與鄰居葉秀才家緊緊相靠。葉秀才便要求張宰相留出一條供他們出入的道路,不料張家不顧反對依舊沿著葉家牆根砌起了新牆,理由是地契上已寫明“至葉姓牆”。

葉秀才也不是好惹的主,一紙狀書告到了縣衙門,不顧親朋好友的勸說,執意打起了官司。張家管家急忙寫信稟告宰相張英,不久便收到回信,信中隻有一首詩:“一紙家書隻為牆。讓他三尺又何妨。萬裏長城今猶在,不見當年秦始皇。”

張管家立即領悟到主人詩中的意思,馬上告訴告葉家,張家決定明日拆牆,後退三尺。葉秀才也看完宰相張英所寫的信,內心十分觸動,便同樣拆了自己的牆,後退三尺。這就是通城縣著名的曆史名勝“六尺巷”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