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殺意(3 / 3)

來到三國,隻想輔佐敬愛的丞相,改變星落五丈原的悲劇。難道這也有罪?建議劉備,幾乎都是順著曆史的發展方向,難道這也有錯?劉備啊劉備,你自己誤會還要拿無辜者陪葬,究竟安得什麼心?政治,權謀。這個坑太深太深,我諸葛迷終究不是這塊材料。陪葬有什麼值得害怕的,死得不明不白,我覺得委屈啊。

諸葛迷腦子裏亂成一團,心砰砰彈到嗓子眼上,很痛很痛。接下來什麼都聽不清楚。

政治到底是什麼?古代帝王的心裏究竟怎麼想?猜中一個人的心思好難,猜中陛下的心思更難。也許錯在我不應該回到古代,這裏的爾虞我詐,不是一個現代知識青年就能揣摩的。也許我不該來到帝王身邊,這隻老虎可是會吃人的。

在絕望的時候,諸葛迷的腦子轉得飛快。他一麵嚐試領悟古代權謀的真諦,一麵消除現代文明與傳統權術觀念的矛盾。隻有如此他才能更快地融入到三國時代,否則他有一百個腦袋也不夠砍。

“不!”屋內的諸葛亮呆呆地注視著劉備,嘴裏無意間蹦出個字。

“丞相因為這樣一個平民就喪失了一貫的沉穩?那朕更要讓他陪葬!”劉備的目光裏露出殺意。太信任諸葛迷以至弄出這樣大的亂子。當他明白這一切不是諸葛亮的主意,對諸葛迷就由賞識變成憎恨。帝王善於七十二變,就像多變的雲彩。

諸葛亮還不清楚劉備的心理?諸葛迷多次猜中劉備的心思,那是最令君王嫉恨的事情。對於劉備,隻有一個人才有特權猜中他的心思。那就是諸葛亮。

諸葛迷膽大妄為地繞過丞相直接為劉備出主意那才是死有餘辜。因為事關蜀漢大業的建議,必須經過諸葛亮和劉備二人的商權。這是兩個人的事業,也是兩個人的理想。諸葛迷不懂,其他人也未必明白。他們始終也猜不出陛下為什麼這麼信任丞相?如今諸葛迷插手其間,適得其反,該死!誅滅九族也不能解劉備的心頭之恨。

“孔惑是個百世難遇的奇才。他的科舉製度,科舉製度……”劉備語氣哽咽。

“是的,他的科舉製度是我們走出困境,打破士族壟斷的唯一出路!”說到出路二字,諸葛亮用手指重重敲擊著床榻,情緒激動得泣不成聲。

“打破士族壟斷的唯一出路。朕很痛心,殺了孔惑就等於親手毀滅我們的理想!天意弄人,為什麼?為什麼一定是諸葛迷?”劉備點點頭,表情痛苦地捶打著榻被。淚水如殿外飄落的細雨,內心陣陣絞痛。其實他哪裏知道諸葛迷是來自未來兩千年後的人,他懂得造紙的曆史,懂得印刷術的偉大貢獻,也隻有他能夠提出行之有效的科舉製度,而不是左雄的對策製度。包括智慧高深的諸葛亮也不明白這個原因,未來的人回到三國實在是件匪夷所思的事情,諸葛亮想都沒想過。

“陛下記得拉船的纖夫麼?陛下希望臣將來一個人孤獨地拉著沉重的纖繩?”諸葛亮突然離開榻沿,認真地跪在劉備麵前。劉備知道那是要懇求自己饒過孔惑。

劉備明白了,諸葛亮需要人輔佐,而諸葛迷無疑是個很好的人選。但是他擔心。

“諸葛迷是一匹烈馬,朕死後,丞相能夠駕馭?”誰都承認諸葛迷有才能,有膽魄;誰也相信諸葛迷是個誌向高遠的人。在這個亂世,他就像奔騰的江河,不能善導就會崩堤。一旦他的野心爆發,對於整個蜀漢就是一場災難。

“臣明白,臣會盡力而為!”諸葛亮懇求道。他這一生跪著懇求劉備的時候不多。

凝神看著諸葛亮,劉備陷入沉思。他抬起頭,說道:“朕有個主意。朕把長平公主許配給諸葛迷,劉家和諸葛家聯姻。這樣就能栓住諸葛迷的心。”

諸葛迷恍惚中聽見裏麵有敲擊聲,隱約傳來哭聲,又湊著耳朵偷聽。正巧聽見劉備說要把國色天香的長平公主許配給他,當時聯想浮翩,心花怒放。

好個劉備,剛才說殺我,現在又把女兒許配我。不曉得葫蘆裏賣的什麼藥。帝王的鬼把戲真讓人無法琢磨。長平公主也真夠可憐,居然被他父親當作物品一樣賞來賞去。別看她平時高傲的神氣,其實還不如我哩。

很快他又感覺自己的不幸。感覺身體一點點縮小,最後縮小成一顆棋子。一顆被人利用被人擺弄的棋子。與長平公主相比,五十步笑百步罷了。同是天涯淪落人,諸葛迷對長平公主也不像先前那麼厭惡了。

貼近耳朵再聽,裏麵聲音很小,根本就聽不清楚。

“陛下,他不配……”諸葛亮想起諸葛迷不是琅琊諸葛家的後人,這是個來曆不明的青年。他娶到公主,未必能替諸葛家著想。真情湧出,勇氣倍增。諸葛亮不怕冒欺君之罪,要把諸葛迷的來曆重新告訴陛下。

但他的話頭被劉備打斷。“朕明白,朕都明白。長平這個孩子天生頑皮,她是有些缺點也不怕相父笑話……算啦,丞相當真有辦法駕馭孔惑?”相傳長平公主行為不簡,劉備自慚形穢。話鋒一轉,他又回到最為擔心的問題上。殺與不殺相當矛盾,劉備隻有任憑諸葛亮一句話。

“若是孔惑對蜀漢不忠,臣諸葛亮寧願焚琴煮鶴!”諸葛亮神色堅定自信。劉備又看到那個從容不迫的孔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