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八節 殺意(2 / 3)

“孔明,朕有件心事一直沒有對任何人提起。也許你能夠猜中朕的心思,但我今天還是想告訴你。”劉備警惕的目光掃視完各個角落,確信屋內再沒有第三個人聽見,這才開口。從他緊張的神情,諸葛亮曉得這是陛下的機密,事關重大。他把耳朵湊近劉備嘴邊,聚精會神地聆聽。

“以孔明的智慧,不難看出當今天下的局勢吧。你我都不願意看到的門閥士族壟斷軍政的局麵還是不可避免。曹操一生重視起用寒門壓製士族,做到士庶一視同仁。可他兒子曹丕的九品中正製向士族妥協。哈哈哈,可惜了曹賊的良苦用心。孫權是個不得不向江東士族低頭的人,東吳永遠都難成氣候。現在也隻有我們的蜀漢啦。”劉備喝了口水,提到積鬱心頭數十年的門閥問題,他就異常激動,語音緩緩增大。因為過於投入,兩人竟毫無察覺。

“陛下堅持‘荊州第一,外係第二,益州第三’的原則,並非扶持士族門閥,而是讓各派勢力相互消耗對嗎?”諸葛亮充滿信心地問道。他能猜出許多,他也需要劉備親口告訴自己。

諸葛亮也是世家出身。與普通世家不同的是,諸葛亮自幼孤兒。他是徐州人,從小親眼目睹曹操屠殺徐州百姓。裏麵有他的父母,有他的親人。這場屠殺讓他能夠切身感受到生活下層百姓的疾苦,也讓他切身感受到戰亂帶來的巨大創傷。這些是他心底永遠的痛。

諸葛亮的早年隨叔父避難,隱居南陽。他與士族依然保持著千絲萬縷的聯係。他渴望仕途,他渴望找到一群誌同道合的人共同改變悲慘的亂世。但他更期望一位明主,與他有著共同理想的明主。

曹操與他不共戴天,他不會選擇;孫策孫權對待江東士族徒呼無奈,他不會選擇。也隻有劉備,放眼天下能夠鼎足稱霸的也隻有劉備,能夠讓寒門崛起的更隻有劉備。因為他太了解劉備。

這是個對門閥士族天生仇視的人。但劉備是梟雄,所以能在仇視中依然選擇利用門閥世家。這是一種政治手腕,不能說是虛偽。諸葛亮希望士庶沒有階級分別,天下人民能夠和睦相處。這正是他的理想社會,盡管在現實鬥爭中不斷調整策略,但他依然堅持著崇高的理想。

劉備和諸葛亮之間是有共同點的:劉備是希望寒門崛起壓倒門閥;諸葛亮是希望寒門崛起,階層一視同仁。寒門崛起成為兩人事業的共同點,複興漢室成為二人一拍即合的精神支柱。無論劉備還是諸葛亮都向往的是西漢那種與民休養生息的清平盛世;威震四方蠻夷,光耀大漢的盛世。

“知我者唯有孔明也!朕是讓三派相互牽製,將來避免門閥壟斷國家大權,架空皇室。”劉備高興地撫摸諸葛亮的頭,孔明太了解自己,很多事情可以不必解釋。這一刻,君臣之間隻有關愛。至於摸頭的忌諱,誰也不會在意。

“可是為何陛下還要啟用李嚴作尚書令?李嚴代表外係勢力。陛下絕不會讓正方牽製臣,可是這又會讓臣處政時諸多不便。”了解劉備才敢說出這樣的話,諸葛亮不像諸葛迷。缺乏政治素養的諸葛迷對於此類大事隻會去賭,而他是先知先覺,從容應對。

“孔明,這難道不是你的主意?你要起用鄧芝,不就是為了荊益兩派和睦相處?朕起用李嚴是為了三派和睦。朕知道你總歸要將一碗水端平。”劉備神情緊張,表情吃驚到極點。

“我的主意?”諸葛亮反問道。陛下哦,都說你得臣如魚得水.可是魚還是不了解水。荊楚派和益州派聯合的確是自己的主意,但劉備起用外係勢力的李嚴並非自己的初衷。不過事已如此,何必強求。一個和尚有水吃,兩個和尚挑水吃,三個和尚沒水吃。荊益聯合是權宜之計,三派和睦則讓紛繁複雜的政治格局變得更加錯綜複雜。

“孔明讓諸葛迷見朕,不就是要他轉達你的意思麼?”由於驚訝程度太深,劉備抓著諸葛亮的手,用力搖晃著。一直以來他都把諸葛迷視為諸葛亮的代言人。

“我沒有啊!陛下誤會啦!”諸葛亮同樣震驚得有些失態。從容和鎮定一瞬間被突如其來的消息變得無影無蹤。

“哎!可惜可惜!”劉備一聲長歎。一個念頭油然而生。

輕輕的腳步走來,穿過永安宮大大小小的柱頭。諸葛迷托著藥盤,小心翼翼地護著煎好的藥。來到內室門口,早有蔣琬等人守侯,手勢示意他等待。諸葛迷就靠在內室外牆的角落裏。猛然間聽到室內傳出劉備的聲音,嚇得麵色青白。

說話聲很小,飄入諸葛迷耳朵裏去猶如晴天霹靂。諸葛迷緊張地看了看離他幾步遠的其他人,全都神色如初地站立著,似乎全沒聽見。他又讓耳朵差點貼在牆壁上,繼續偷聽屋內的話。

原來劉備說了句:“諸葛迷竟然欺騙了朕。”就在諸葛亮吃驚下,劉備又補充道:“朕要他死!”

整個身體微微一震,感覺手在顫抖,端碗的盤子差點跌落。諸葛迷兩個大拇指按緊藥碗,驚魂未定。麵色青得嚇人,他把臉挪進內側,不被其他人發覺。

以前非常賞識自己的劉備竟然說殺就要殺他。為什麼?自己哪裏欺騙了陛下?難道劉備要拿他陪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