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1 / 2)

2003年,汽車行業延續了2002年高速增長的態勢,再次成為國民經濟的熱點和亮點,汽車行業在國民經濟中的支柱作用越來越明顯。

截至2003年底,全行業累計生產和銷售汽車444 。 37萬輛和439 。 08萬輛,比上年同期增長35 。 20%和34 。 21%。與2002年相比,產量淨增119 。 25萬輛,銷量淨增114 。 27萬輛,一年內產銷淨增100餘萬輛,我國已經成為世界第三大汽車生產國。

2003年全行業累計完成現價工業總產值為9 421 。 98億元,同比增長35 。 12%,增長額為2 448 。 83億元;累計完成工業銷售產值為9 267 。 07億元,同比增長35 。 55%,增長額為2 430 。 24億元,產銷率為98 。 36%,產銷銜接良好。

2003年汽車市場銷售量仍然以轎車為主導,而以客車和載貨車為主導的商用車銷售增長趨勢則明顯下降,特別是中型客車和微、中型載貨車的產銷量出現負增長。

從產銷增長率來看,2003年轎車產銷增長率分別為83 。 25%和75 。 28%,比排在第二位的輕型客車高出近50 。 80和45 。 39個百分點。除轎車、輕型客車和輕型載貨汽車的產銷增長率超過10%外,其他品種汽車的產銷增長率都在10%以下,其中微型載貨汽車、中型載貨汽車和中型客車產銷增長貢獻度呈現出負增長。

一、汽車行業上市公司財務分析

目前,汽車行業共有44家公司上市。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主營業務收入平均值為28 。 72億元,同比增長37 。 3%。但是受原材料如鋼材等的價格上漲及各廠商紛紛降價等因素的影響,主營業務成本同比增長38 。 32%,高於主營業務收入的增長速度,毛利率為19 。 16%,比2002年下降了0 。 6個百分點。

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利潤總額平均為2 。 13億元,同比增長55 。 3%,其中ST襄軸、安凱客車、ST夏利和ST黑豹在本年度均扭虧為盈。

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應收賬款周轉率為9 。 23,平均存貨周轉率為4 。 80,均比2002年有所上升。

二、上市公司子行業財務分析

按照主營業務收入結構,我們將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分為生產零配件和整車兩個子行業。零配件類上市公司主要生產內燃機、輪胎、底盤、車身、減速器、曲軸等產品;整車類上市公司主要生產轎車、貨車、客車、農用車、特種車等產品。

在44家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中,生產零配件的上市公司有24家,生產整車的上市公司有15家,另有5家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中,既有零配件的生產,又有整車的生產,且都占有大致相當的比重。這裏為了便於對子行業進行財務分析,把這5家上市公司按其相應收入占主營業務收入的比例對其各項指標作了拆分歸類,按拆分歸類後的數據進行了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報表的財務分析。

在汽車行業上市公司中,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所占的比重遜於整車類的上市公司,但利潤總額卻比整車類上市公司多。2002年和2003年,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占全體汽車行業上市公司的比重,都呈現出下降的趨勢,而整車類上市公司所占的比重呈現出上升的趨勢。

2003年汽車行業上市公司平均淨資產收益率比2002年度上升了3 。 78個百分點,其中,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同比上升了1. 18個百分點,而整車類上市公司的淨資產收益率卻上升了7. 41個百分點,高於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增長幅度,這也造成了整車類上市公司的主營業務收入和利潤總額占比的上升。

2003年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銷售淨利率高於整車類上市公司的銷售淨利率,但是,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銷售淨利率比上年減少了0 。 63個百分點,而同期整車類上市公司的銷售淨利率比上年同期增加了2 。 25個百分點,同期整個汽車行業的平均銷售淨利率比上年增加了0 。 89個百分點。

2003年汽車行業的平均資產周轉率和權益乘數都同比上升,且整車類上市公司的這兩項指標都比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高。

(一)零配件行業分析

1. 盈利能力分析

2003年零配件行業上市公司的平均銷售淨利率下降最初源於毛利率的下降。2003年零配件類上市公司的毛利率比上年減少了1 。 19個百分點,營業利潤率比上年減少了1 。 45個百分點,利潤率比上年減少了0 。 56個百分點。毛利率與營業利潤率之間的差異是其他業務利潤和期間費用造成的,營業利潤率與利潤率之間的差異是其非經常性損益造成的。

2003年零配件行業上市公司的其他平均業務利潤率比2002年增加了0 。 39個百分點,但營業費用、管理費用和財務費用這三項期間費用2003年度合計比2002年度增加了0 。 65個百分點,這造成了營業利潤率較大幅度的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