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文化(1 / 1)

文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麵麵,如:食文化、茶文化、酒文化、咖啡文化、服飾文化、禮儀文化、體育文化、足球文化、籃球文化、汽車文化、錢幣文化、軍營文化、校園文化、企業文化、城市文化、旅遊文化、建築文化、鞋文化、課桌文化、社區文化、鄉村文化、城市文化、語言文化、網絡文化、器物文化。化與人們的生活息息相關,它體現在人們生活的方方麵

文化這個詞的概念是隨著人類曆史的發展而不斷深化和豐富的。在歐洲,“文化”(culture)一詞剛出現時,是與其他詞彙一起混合使用的,它並不是我們今天所賦予的意蘊。在拉丁語和中古英語中,它有耕耘、播種土地、練習、注意、居住等意思。這種用法今天仍在“農業”(agric ulture)和“園藝”(horticul-ture)兩詞中保存著,它指的是一種農藝技術。

“文化”一詞在歐洲第一次獨立使用,是在18世紀的法國。法國啟蒙思想家,把“文化”解釋為一種教養,指通過教育能獲得的良好的風度,以及文學、藝術和科學方麵的修養。

在我國古代,“文化”一詞很早就獨立使用,並且對它的理解則比歐洲要更深刻一些。早在南朝,著名文學家王融(公元467~493年)在《曲水詩序》中寫到:“設神理以景俗,敷文化以柔之”,文化在這裏指的是封建王朝所施的文治和教化的總稱。在這裏文化雖然含有統治階級的統治權術的意思,但它包括的內容要比當時的西歐對“文化”內容的理解要廣泛得多。對於文化更深刻的認識則是在當代,認為文化不僅是某一種工藝或農藝,也不僅是人們的教養和風範,文化涉及範圍十分廣闊,從政治、經濟、藝術到科學、技術、教育、語言、習俗幾乎無所不包。盡管目前對於文化的定義據說有 120~250 多種,但是無論它們之間有多大的不同,幾乎所有的學者都認為文化是人類的一種生活方式,是人類在長期鬥爭中積累下來並世代相傳的關於如何適應環境、與自然作鬥爭、協調人類內部關係的行為模式。它反映了人類對於物質和精神世界的全部認識。並且通過人類的道德、價值、知識、信仰、風格、習慣、才能等多方麵表現出來。文化是人類曆史的沉積物,是人類寶貴的精神財富,也是人類區別於其他生物的標誌。

人類新創造的文化就像一個巨大而無形的網絡,涵蓋了人類社會生活的方方麵麵,每個人都逃不出人類創造的這張文化巨網。文化製約著人的社會行為趨向,約束著人們的思維方式、自我表達的方式、行為方式和解決問題的方式等。文化是一種曆史現象,每一社會形態都有與其相適應的文化,並隨著人類改造自然和改造社會實踐的發展,內容越來越豐富,形式愈來愈多樣化。

因此,文化永遠處在一個萬古常新的曆史過程之中,連續性和曆史繼承性是它的重要特征。由於各個民族長期生活在各自特殊的曆史環境中,從事著具有本民族特點的生產實踐和生活方式,形成了它們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例如,希臘文化、拉丁文化、美國文化、中國文化。在中國文化中,有黃河流域的中原文化、長江流域的楚文化、東北的紅山文化、西南的滇文化。因此,民族性和特殊性是文化的又一基本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