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長相好的人就是能幹的人,那麼如何用人就成了天腐下最容易做的事情:依俊醜而用人即可。高人往往性格孤傲,其不掏形色的攀止也難以給用人者留下好印象。但是讓這樣的人先做出改變再為人所用顯然是不現實的,如果用人者能不以表象論取舍,甚至不惜改變自己而接受之,就有可能得到這一類高人的幫助而成就大事。
酈食其是陳留縣高陽鎮人,劉邦遇見酈食其財,他已經60多費了。
高陽是義軍活動的中心,不少諸侯領兵經過這裏,酈食其看他們心胸狹窄,成不了大器,懶得搭理。那些諸侯也認為酈食其瘋瘋顛顛,誰也不去理他。
劉邦到了高陽,酈食其經過認真觀察,看出劉邦和別的人大不樣,決定投到劉邦軍中效力。他打聽到劉邦手下有—位謀士,與自已是同鄉,托這位謀士幫忙引薦。謀士看到酈食其那副儒巾儒帽的斯文打扮,手和頭搖成個撥浪鼓,—迭連續說:“使不得,使不得,沛公平時最討厭的,就是你們這些讀書人,他說讀書人隻會沽名釣譽,最沒出息。前不久,一個儒生去見他,他硬是扒下人家的帽子,在裏邊撒尿,你何必再去尋這個煩惱。”
酈食其堅持說:“那是沛公的偏見。你可以明白告訴沛公,說我能幫助他建立奇功”隻要你肯幫這個忙,以後我決忘不了你。謀士耐不住酈食其的央求,又想起劉邦過去曾向他打聽過家鄉有沒有賢人,有賢人可以隨時引見的話,便硬著頭皮,報告了劉邦。劉邦非常爽快,答應馬上接見。
酈食其被帶進劉邦所駐驛舍。他進入內室,見劉邦正“踞”在床上,伸著兩條腿,讓兩個青年女子給他洗腳。
按當時人們的習慣,平常是“席地而坐”,即兩隻膝蓋著地,兩腳伸向後麵全身重量壓在,左腿上。接待客人時要抬起上身,稱為“跪姿”。“踞”是臀部著地,兩腳前伸,相當於人們現在的“坐姿”。“踞”而見鰳大為不恭,在客人前麵洗腳,就更不禮貌。
劉邦這樣做,是想羞辱酈食其。酈食其針鋒相對,也不施禮,明知故問:“你帶兵來此,是想剿滅諸侯軍呢,還是想推翻秦王朝的統治?劉邦聽此言後勃然大怒:一個皮包骨頭的看門人,竟來這裏教訓我,隨即說道:你真是個不識時務的書呆子,秦期是無道昏君統治,百姓如同仇人,豪傑們義憤填膺,紛紛揭竿而起,我劉邦頂天立地,哪能幫助秦朝,去與諸侯軍隊為敵呢?”酈食其冷笑兩聲,說:你如果真是興仁義之師伐秦,怎麼能用這種辦法接待個老年人呢?劉邦被噎住了,揮手讓兩個洗腳的女子退出去。酈食其見劉邦的態度變了,他的口氣也有些緩和,說:推翻案前,奪取天下,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哪能少得了出謀劃策的人?將軍對待賢人智士這樣做,傳揚出去,有才幹的人,誰還敢來投奔你?
劉邦見酈食其話中有活,趕緊站起身子,腳上的水也顧不上擦,整一整衣服,穿上鞋襪,連連向酈食其賠禮。他又命人擺上酒菜,請回酈食其坐在首位,端著酒杯,恭恭敬敬地說:“請先生多多指教!”
酈食其也不謙讓,一邊端起酒杯飲酒,一邊縱論天下大勢,剖析六國興亡的原因。劉邦聽得津津有味,不斷點頭。忽然酈食其話鋒一轉,對劉邦說:“將軍一路招募烏合之眾,收集散亂之兵,費了九牛二虎之力,還沒能湊夠一萬人。您若憑著這點人馬,匆匆忙忙去攻打秦朝的心髒鹹陽,無異是趕著羊群,進入老虎窩裏掏食吃。”
劉邦此時方才感覺到酈食其乃世外高人,留我帳中,必有大用。隨即問道:“依先生之見,該怎麼辦呢?”酈食不慌不忙,呷了口酒,說:“陳留是個四通八達的地方,城裏存放著秦朝數年的糧食。將軍不如先攻下陳留,休養一個時期,這既能補充軍糧,又能擴大義軍的影響,然後從容而西,才能立於不敗之地。”劉邦拍手稱好,可擔心自己攻城的人馬不夠,酈食其告訴他:“我和陳留縣令有深厚交情,可以去勸陳留縣令投降,將軍在城外進攻,我在城內接應。隻要配合得好,一定能夠成功。”劉邦十分高興,同意了酈食其的計謀。
酈食其人劉邦帳中後,又曾多次立功,以其高屋建瓴的絕妙智慧,為劉邦除去了前進道路上一處又一處的隱患。
事實證明酈食其是個高人,對於這樣有真才實學的方外高人以等閑視之,必會犯下以貌取人的錯誤。劉幫知錯即改,也算是個善於取人的明君了。
[智慧方圓]方圓之道中的“圓”可以作多種解釋,但任何一種解釋都離不開一個中心點,即改變。領導者在用人時,在非原則性的問題上如果需要一方做出改變,領導者不妨從自身變起,這樣才能不同類型的人才都能為你所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