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不給害群之馬興風作浪的機會(1 / 2)

領導者不能做隨風倒的牆頭草,這會讓下屬無所適從,更會讓下屬心生鄙夷。領導者是焦點所在,是眾人矚目的中心,隻有心中有方寸,在關鍵問題上堅守原則不手軟,才能有效地控製局麵。

任何時候、任何地方、任何單位都會有害群之馬不時地跳出來,挑戰領導者的權威。對此,領導者大可不必自怨自艾,而應把這看作一種必然現象,當作對自己的領導智慧的磨煉。在這裏必須把握一個鐵的原則不放鬆:害群之馬跳出來一個就要清理一個,絕不能給他興風作浪、借以做大的機會。

秦始皇贏政在原則問題上有方無圓,對害群之馬絕不姑息,為今天的領導者提供了豐富的智慧養料。

繆毒是秦王贏政的母後趙姬的麵首,在太後的支持下,繆毒的政治實力迅速上升,先是被封為長信侯,賜山陽(今山西太行山東南),與丞相呂不韋待遇一樣,而後更是“事皆決於繆毒”。

公元前238年四月,贏政率領文武官員離開鹹陽,前往雍城舉行加冕大典。雍城在秦德公元年(公元前677年)開始興建國都,以後曆經295年,一直到秦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這裏一直是秦國首都。秦獻公二年,遷都櫟陽。秦孝公十二年(公元前350年),又遷都於鹹陽。由於雍城在秦國曆史上的特殊地位,所以凡舉行祭祀祖先及各種盛典,均需來此進行。曆代國君、後妃以及貴族死後也多歸葬於此。

贏政在雍城蘄年宮如願地舉行了加冕大典和佩劍典禮。劍是古代奴隸主貴族顯示身份和地位的重要標誌,一般人是絕對禁止佩帶的。秦國一直到簡公六年(公元前409年)才允許官吏可以佩劍,但一般人仍不許佩帶。國君也是在舉行加冕禮之後方可佩劍。所以,贏政不僅要舉行加冕典禮,正式接手國家事務的管理,同時將一把佩劍佩帶在自己的腰上,以顯示自己至高的地位。

加冕典禮剛剛舉行完畢,從首都鹹陽傳來消息,長信侯繆毒因為贏政派人調查其不法之事,心中恐懼,先發製人,用偽造的秦王禦璽和太後璽調發縣卒(地方部隊)以及衛卒(宮廷衛隊)、官騎(騎兵)等準備進攻蘄年宮作亂。

獲知嫪毒叛亂的消息後,贏政在眾大臣麵前顯得異常沉著、冷靜,他麵無表情地聽完報告,然後胸有成竹地命令相國昌平君及昌文君調發軍隊,前往鹹陽鎮壓。實際上,這是一場贏政早已料到的叛亂,一切他都已經有所安排。

平叛的戰鬥並不激烈,叛軍不堪一擊,在強大的秦軍麵前一觸即潰,被斬首數百人,從這個數字也可以看出叛軍人數不多。另外,從派去鎮壓平叛的將領也可以看出,年輕的贏政根本就沒有把繆毒放在眼裏。這兩個人,昌平君和昌文君,他們既非名將,又無突出的政績,甚至連名字都沒有留下。昌平君還有點事跡,宋代裴駟《史記集解》載:“昌平君,楚之公子,(秦)立以為相。後徙於郢,項燕立為荊王,史失其名。”而“昌文君名亦不知也”。派去兩個不知名的人便輕而易舉地將叛亂鎮壓下去,反映出贏政有別於眾的用兵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