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波羅計劃總共花了11年半時間,耗費了250億美元,收集了384.2千克的月球土壤岩石樣品,並在月球上設置了一些儀器設備,但它是美蘇冷戰時期的表演儀式,實用價值不大。
歐洲空間局從20世紀80年代開始載人航天計劃。這其中包括太空拖船、載人飛船和“海爾梅斯”航天飛機。
太空拖船是一種空間自動轉移飛行器一貨運飛船,其兩端為圓柱形設備艙和動力艙,中部為燃料箱和平台。載人飛船是搭載有宇航員的飛行器,此飛船采用密封艙,具有重返地球的能力。本來,歐洲空間局預計1997年開始正式研製,21世紀初實現載人飛行,但由於種種原因一再拖延計劃。但無人貨運飛船的研製卻一直在緊鑼密鼓地進行,並計劃用“阿麗亞娜”五號運載火箭發射上天。
千百年來,人類一直渴望邀遊太空,這個夢想終於在20世紀由載人宇宙飛船率先實現了。1961年4月12日,蘇聯宇航員加加林乘坐“東方”號載人宇宙飛船升空,成為世界航天第一人,開創了載人航天的新紀元。此舉不僅使加加林名揚四海,宇宙飛船也因此蜚聲全球。從那時起至今,人類已發射了大量多種宇宙飛船。
載人宇宙飛船是一種天地往返運輸器,也是載^航天器中最小的一種。每艘飛船隻能使用一次,在太空一般可單獨飛行數天到十餘天,它也能作為往返於地麵與太空站、地麵與月球及地麵與行星之間的“渡船”,還可與空間站或其他航天器對接後聯合飛行。除了載人飛船外,還有貨運飛船和載人貨運混合飛船。載人宇宙飛船又可分為衛星式,登月式和星際式三種。
十八、全球衛星定位係統
GPS是英文同步測距全球定位係統的簡稱,也就是人們現在常說的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它是美國繼“阿波羅”登月計劃和航天飛機之後的第三大航天工程。那麼,全球衛星定位係統如何定位呢?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由空間部分、地麵部分和用戶部分三大部分組成。空間部分是全球衛星定位係統的主體,它由24顆衛星(其中21顆是工作衛星,3顆是備用衛星)組成,在距地球表麵2萬多千米的軌道上運行。每顆衛星都不斷向地麵發出表示時間和位置的信號,這些信號覆蓋區域相當於地球表麵積的三分之一。地麵部分由一個中心控製站、5個地麵監控站和3個數據發送站組成。地麵部分的主要作用是監測、控製導航衛星的工作。全球衛星定位係統的用戶要有一個衛星定位係統接收器,它的離子體,能發射紫外輻射,甚至x輻射,引起輻射效應,造成目標結構及其內部電子、光學元件等損傷。其中,紫外或X輻射比激光直接輻射所引起的破壞更為有效。因此,紫外或X輻射對於目標的破壞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達到其他武器所不具備的特殊破壞效果。
激光武器與常規武器相比,有著獨特的優良性能。一是速度快,命中率高。二是強度高,可以摧毀一切堅硬目標。三是無慣性,不產生後坐力。它可以隨時改變射擊方向,任意攻擊各種目標,而不影響射擊精度和效果。因此,激光武器使用起來省時、省力、機動靈活、得心應手。四是無汙染,激光武器不存在長期的放射性汙染,無論對地麵或空間都無汙染區,因而使用範圍較廣。
體積隻有香煙盒大小,重500克左右,攜帶方便,可以用很小的天線隨時接收4個以上衛星傳送過來的信號,通過這些衛星提供的經度、緯度和海拔高度3個數據,用戶就可以精確地知道自己處所的位置、時間和行進速度,它的定位精度可達一二十米。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是一個以空間為基地的導航係統,可以在全球範圍內,全天候地為海上、陸地、空中和空間的各類用戶連續不斷地提供高精度的三維位置、三維速度和時間信息,是目前世界上精確度最高的一種太空無線電導航係統。海灣戰爭中,參加“沙漠風暴”行動的美國等多國部隊在一望無垠的伊拉克沙漠裏都使用了全球衛星定位係統,隨時隨地確定自己的方位。從引導空戰、製導導彈到傳送信息,全球衛星定位係統無所不能,為各軍兵種之間的相互協調和準確無誤地打擊目標提供了保證。
全球衛星定位係統本來主要用於軍事遙測定位,但現在已提供民用服務,人們開車出門旅行的時候,都用上這種新型的“指南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