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造衛星由包含各種儀器設備的若幹係統組成,它們可分為專用係統和保障係統。專用係統是指與衛星所執行的任務直接有關的係統,大致可分為探測儀器、遙感儀器和轉發器三類。保障係統主要有結構係統、熱控製係統、電源係統、無線電測控係統、姿態控製係統和軌道控製係統。有些衛星還裝有計算機係統,用以處理、協調和管理各分係統的工作。返回型衛星還有返回著陸係統,它由製動火箭、降落傘和信標機組成。
人造衛星的軌道是一條封閉的曲線。這條封閉曲線形成的平麵叫人造衛星的軌道平麵,軌道平麵總是通過地心的。人造衛星軌道按離地麵的高度,可分為低軌道、中軌道和高軌道;按形狀可分為圓軌道和橢圓軌道;按飛行方向可分為順行軌道(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同)、逆行軌道(與地球自轉方向相反)、赤道軌道(在赤道上空繞地球飛行)和極地軌道(經過地球南北極上空)。
人造衛星的軌道應根據其任務和應用要求來選擇。例如,對地麵攝影的地球資源衛星、照相偵察衛星常采用圓軌道;若為了盡量擴大空間環境探測的範圍,衛星可采用扁長的橢圓軌道;為了節省發射衛星時消耗的能量,常采用赤道軌道和順行軌道;對固定地區進行長期連續的氣象觀測和通信的衛星,常采用地球靜止衛星軌道;需對全球進行反複觀測的衛星可采用極地軌道。
目前,人造衛星是發射數量最多、用途最廣、發展最快的航天器。各種各樣的人造衛星為人類開發利用太空高遠的位置資源做出了重要貢獻。
人造衛星觀測天體不受大氣層的阻擋,可以接收來自天體的全部電磁波輻射,實現全波段天文觀測。人造衛星的飛行速度高,一天可繞地球飛行幾圈到十幾圈,能夠迅速獲取地球的大量信息。人造衛星在靜止軌道上可以觀測到40%的地球表麵,這對通信非常有利,可實現全球範圍的信息傳遞和交換。人造衛星能飛越地球任何地方,特別是人跡罕至的原始森林、沙漠、深山、海洋和南北兩極,並對地下礦藏、海洋資源和地層斷裂帶等進行探測。此外,人造衛星還可用於天文觀測、空間物理探測、全球通信、電視廣播、軍事偵察、氣象觀測、資源普查、環境監測、大地測量、搜索營救等方麵。
十七、宇宙飛船
用多級火箭作運載工具,從地球上發射出去能在宇宙空間航行的飛行器。
蘇聯率先發明製造宇宙飛船,在1961年4月12日“東方”一號宇宙飛船發射成功。這是地球人類的第一艘宇宙飛船。
宇宙飛船迄今已經發展了好幾代了,目前投入使用的宇宙飛船卻屈指可數,可是對有些國家來說,在自己國家航天飛機尚未問世時,宇宙飛船仍然是其發展的重要目標。
宇宙飛船的發展是極其艱難的,我們從頭至尾來看看宇宙飛船的發展。從1969年5月25日開始,到1972年12月底,美國為實施阿波羅計劃總共進行了17次飛行試驗。阿波羅計劃也並非一帆風順。1967年1月27日,“阿波羅”4號宇宙飛船的三名宇航員,在當地時間13點進入飛船座艙時,由於電路短路產生火花,使座艙起火,三名身著不能防火宇航服的宇航員被燒死。
“阿波羅”1~10號飛船進行登月試驗活動。11-17號均采取實踐登月行動,有六艘飛船到達了月球,它們是:
“阿波羅”11號,1969年7月20日—21日,在月球靜海降落;
“阿波羅”12號,1969年11月14日—24日,在月球風暴海降落;
“阿波羅”14號,1971年1月31日—2月9日,在月球薄拉莫勒地區降落;
“阿波羅”17號,1972年12月6日—19日,在月球曹拉斯利特羅山脈降落。
“阿波羅”16號,1972年4月16日—27日,在月球迪卡爾高地降落;
阿波羅17號,1972年12月6日—19日,在月球曹拉斯利特羅山脈降落。
阿波羅飛船登月並非是直奔而去,而是采用月球軌道交合法,即:宇宙《船從地球軌道進入月球軌道,再推向月球背麵;然後從月球背麵進人月球軌道,並轉入地球軌道,回到地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