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章 工業動力及材料科技(2)(3 / 3)

看到這裏,別涅迪克士問自己:能不能研製出一種不會摔碎的玻璃呢?經過實驗,別涅迪克士發現,瓶子裂而不碎的原因就在於那層柔韌、透明的薄膜。他反複進行實驗,在兩塊玻璃之間夾上一層同樣的薄膜,讓它們粘合在一起,再做玻璃從高處落下的實驗。果然,玻璃沒有摔成四處飛濺的碎片,隻是出現了許多裂痕。

1922年秋天,第一代安全玻璃誕生了。它被廣泛用於汽車玻璃、商店櫥窗上。後來,美國康寧玻璃公司實驗室又發明了更堅硬的玻璃。用鐵錘也不能敲碎這種玻璃,即使敲碎了,也不會有鋒利的尖角。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安全玻璃的性能得到了進一步提高,成為可以抵抗子彈射擊的“防彈玻璃”。

現在的玻璃已不僅僅隻是考慮安全問題了,人們將它們製作得更透明、更堅硬。還可以根據需要讓他們富有彈性,甚至能做成人造牙齒、人造骨骼等。

十一、可塑的材料——塑料

塑料,照字麵講,是可以塑造的材料,也就是具有可塑性的材料,現今的塑料是用樹脂在一定溫度和壓力下澆鑄、擠壓、吹塑或注射到模型中冷卻成型的一類材料的專稱。

現代塑料工業形成於1930年,近40年來獲得了飛速發展。1846年用纖維素(棉花)和硝酸製得硝酸纖維素。後來人們又將潮濕的硝酸纖維素和樟腦混合,製成蟲膠的代用品,於1872年建廠生產。

雖然從發現至今已有約100年,但目前仍在廣泛使用,常用名稱為賽璐珞,如乒乓球、玩具、梳子、鈕扣等。

從1907年建立了第一個酚醛樹脂廠起,塑料便開始進入合成高分子時期。1931年開始了第一個熱塑性樹脂聚氯乙烯樹脂的工業生產,此後合成高分子工業發展迅速,聚苯乙烯、聚乙酸乙烯酯、聚甲基丙烯酸甲酯等陸續工業化生產。

20世紀30年代,尼龍問世,它的出現為此後各種塑料的發明和生產奠定了基礎。由於第二次世界大戰中石油化學工業的發展,塑料的原料以石油取代了煤炭,塑料製造業也得到飛速的發展。

19世紀60年代,美國由於象牙供應不足,製造台球的原料缺乏。1869年最早的人工製造的塑料賽璐珞取得專利。賽璐珞雖是最早的人工製造塑料,但它是人造塑料,而不是合成塑料。第一種合成塑料是在20世紀初由美國化學家貝克蘭將酚醛樹脂加熱模壓而製得的。貝克蘭將酚醛樹脂添加木屑加熱、加壓模塑成各種製品,命名為“酚醛樹脂”。第一次世界大戰後,無線電、收音機等電氣工業迅猛發展,更增加了對酚醛樹脂的需求。

塑料是一種很輕的物質,用很低的溫度加熱就能使它變軟,隨心所欲地做成各種形狀的東西。塑料製品色彩鮮豔,重量輕,不怕摔,經濟耐用,它的問世不僅給人們的生活帶來了諸多方便,也極大地推動了工業的發展。

禍害:新快報訊英國《衛報》2006年10月18日評出“人類最糟糕的發明”,塑料袋不幸“榮獲”這一稱號。

《衛報》稱,我們的地球似乎已經變成了“塑料星球”,土地、河流、高山、海洋……塑料袋無處不在。直到有一天,我們都已離去,這些家夥仍然占據著地球,因為它們是“永生”的。

南非的“白色汙染”更為嚴重,大風吹過,樹木上掛滿了塑料袋,不知道的人還以為是下雪了。

塑料的發明可以說是一把鋒利的雙刃劍。塑料在給人們的生活帶來方便的同時,也給環境帶來了難以收拾的後患,人們把塑料給環境帶來的災難稱為“白色汙染”。

由於塑料是從石油或煤炭中提取的化學石油產品,一旦生產出來很難自然降解。塑料埋在地下400年也不會腐爛降解,大量的塑料廢棄物填埋在地下,會破壞土壤的通透性,使土壤板結,影響植物的生長。如果家畜誤食了混入飼料或殘留在野外的塑料,也會造成因消化道梗阻而死亡。

目前,很多國家都采取焚燒(熱能源再生)或再加工製造(製品再生)的辦法處理廢棄塑料。這兩種辦法使廢棄塑料得到再生利用,達到了節約資源的目的。但由於廢棄塑料在焚燒或再加工時會產生對人體有害的氣體,汙染環境,其中所產生的二惡英,裏麵含有16種有毒氣體。所以可以說廢棄塑料的處理至今仍是環保工作中最令人頭疼的一大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