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9章 管理的領導職能(8)(2 / 3)

非正式溝通由於溝通形式多樣,彈性大,速度快,經常能使決策者更全麵、準確地認識問題,提高決策的合理性。通過非正式溝通,可以滿足人們的某些需要,改善成員的心態,提高工作積極性,從而改進組織績效。

但是非正式溝通經常是在非常廣的範圍和非常多的個體之間發生,由於人們的技能、知識、態度的差異,所傳信息常常失真和歪曲。而且一些不實的小道消息經過散布,難以控製,會造成很壞的影響,破壞組織的凝聚力和穩定性。

(三)按溝通網絡的基本形式劃分,可分為鏈型、輪型、Y型、環型和全通道型

在正式組織中,信息溝通網絡指的是信息流動的通道,是由若幹環節的溝通路徑所組成的總體結構形式。主要有鏈型、輪型、Y型、環型和全通道型五種網絡形式。

1.輪型溝通,屬於主管中心控製型,在溝通網絡中,信息流向或來自於組織的一個中心成員,其餘成員沒有必要相互溝通,所有成員通過與中心成員溝通來完成群體目標。

2.鏈型溝通,屬於控製型結構,在組織係統中相當於縱向溝通網絡。組織成員們按照原先設定的組織層次、順序互相溝通。鏈型網絡一般出現在流水線群體這種任務有先後順序、相互依賴的群體中。

3.Y型溝通,屬於秘書中心控製型,這種溝通網絡相當於企業主管、秘書和下級人員之間的溝通。秘書處於信息收集和傳遞的中心,對上接受主管的領導。這種溝通可以減少領導者的負擔,解決問題速度較快。但下級人員參與程度不高,容易影響工作效率。

4.環型溝通,屬於工作小組型溝通,就是組織所有成員間都可以不分彼此地依次聯絡和傳遞信息。其中,每個人都可同時與兩側的人溝通信息。因此大家地位平等,不存在信息溝通中的領導或中心人物。由於溝通渠道少,信息傳遞較慢,但組織成員之間相互滿意度和士氣比較高。

5.全通道溝通,是一個完全開放型溝通網絡,每一個組織成員與其餘成員進行交流和溝通,成員之間地位平等,合作氣氛濃厚,成員滿意度高。但缺乏信息中心和網絡主管人員,集中化程度較低。

(四)按信息傳遞的方向劃分,可分為上行溝通、下行溝通和橫向溝通

1.上行溝通,是指組織中自下而上的溝通,即信息的傳遞按照組織職權層次由下向上的流動。也就是通常所說的“下情上達”。這種溝通可以采取書麵的,也可以采取口頭的。上行溝通的關鍵是領導者要創設下情上達的環境和製度。

2.下行溝通,是指組織中自上而下的溝通,即信息的傳遞按照組織職權層次由高層次向低層次流動。如發布命令、傳達指示、安排工作任務等。下行溝通一般采取書麵的形式,有時也采取口頭形式,但都是正式和嚴肅的。

3橫向溝通,是指組織中同層次、不同業務部門之間以及同級人員之間的溝通。一般來說,橫向溝通是比較困難的,法約爾最早發現了這一問題,並提出了解決這一問題的所謂“跳板原則”。橫向溝通能夠協調組織橫向關係,在組織溝通體係中是重要的和大量的,不可缺少,尤其對橫向部門之間的業務協調具有重要作用。

四、信息溝通的障礙及其克服

(一)有效信息溝通障礙

1.個人因素。接受者會根據自己的需要、動機、經驗、背景以及其他個人特點有選擇的去看或者去聽信息。同時,個體的個性、情緒、理解能力,以及語言表達、個體對信息的理解、信息清楚準確程度、當時選擇的環境等會對溝通產生影響,尤其是個體在溝通技巧方麵也存在很大差異。

2.人際因素。溝通雙方信任程度,信息來源的可靠程度以及接受者之間在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等方麵相似程度都會影響溝通的實效。

3.結構因素。在溝通過程中,結構性因素主要體現在地位差別(地位高處於溝通中心地位)、信息傳遞鏈(等級越多失真率越大)、團體規模(規模大溝通困難)、空間約束(距離越短溝通頻率越高)等方麵。

4技術因素。技術因素比如語言風格、非言語提示、媒介的有效性、信息過濾等等,都會影響信息有效溝通。

從以上幾個方麵,可以看出溝通方式選擇不當,溝通雙方在技能、知識等方麵的存在差異,會造成的溝通障礙。發送者的態度和興趣以及溝通雙方的情緒也會影響其發送信息的質量。

(二)促進有效溝通的措施

1.明確溝通的重要性,正確對待溝通,創造一個相互信任,有利於溝通的小環境。

2.選擇合適的溝通方式。根據溝通內容、溝通雙方和溝通方式本身特點的不同,選擇合適的溝通方法。

3.學會積極傾聽。在口頭溝通,尤其是麵對麵的溝通中,積極傾聽對溝通效果非常重要。通過使用目光接觸,展現讚許性的點頭和恰當的麵部表情,避免分心的舉動或手勢,避免中間打斷說話者,能夠促進雙方對有關信息的理解和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