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批評激勵,是指通過批評來激發員工改正錯誤行為的信心和決心。在運用強化理論進行表揚或批評時,要注意以下幾點:第一,以正強化為主;第二,及時準確;第三,方式因人而異。
5.教育培訓激勵,是指通過灌輸組織文化和開展技術知識培訓,提高員工的素質,增強其更新知識、共同完成組織目標的熱情。因為通過培訓教育能夠使員工樹立崇高的理想和職業道德,提高專業技能和工作能力。
6.收入激勵,是指通過收入的差異性和公平來激發員工的工作熱情。但需要注意的是,收入激勵所產生的激勵作用往往是邊際遞減的。
7.支持性激勵,是指通過領導者對下屬的尊重、信任和關懷,盡可能地創造條件滿足員工的合理需要和為他們排憂解難,從而激發員工的對事業的忠誠感,使領導與下屬的關係更加融洽和諧,達到激勵的目的。
8.榜樣激勵,是指通過全社會樹立的榜樣或在組織中樹立正麵典型和標兵,以學習他們的良好行為和精神,鼓勵員工鬥誌,激發工作熱情,形成比、學、趕、幫、超的工作局麵,從而達到激勵的目的。
9.領導行為激勵,是指通過領導行為對下屬產生的示範效應,達到激勵目的的一種方式。因為領導具有一定的影響力,領導行為具有正式權力和個人威信的雙層效應,他們在工作中的傑出成就和深遠影響以及長期形成的人品修養和工作作風,都是對下屬進行激勵的最好素材。
10.員工持股激勵,這是在現代市場經濟條件下對員工進行激勵的根本方法之一。是指通過員工持有企業一定的股份,使員工成為企業的職工,又是企業的投資者即所有者,從而使企業的利益和目標與員工的利益和目標相一致,以達到利益共享的激勵的目。這種方法在西方國家已相當普遍。
11.危機激勵,是指在組織中樹立全體員工的憂患意識,讓人人能夠做到居安思危,不管企業是在順境中還是在逆境中,員工都時時刻刻具有永不鬆懈,永不滿足,永不放鬆和永不言敗的警覺性。從而喚醒員工的危機感,確保企業立於不敗之地。有人把這種激勵方法稱為“懷抱炸彈經營”。
12.企業文化激勵,是指通過建立企業文化,塑造企業全體員工共同的價值觀念和期望模式,樹立企業員工的團隊意識。企業文化激勵在日本、美國等一些國家的企業發展中取得了成功經驗,並產生了巨大的示範效應。所以,良好的企業文化是組織必不可少的激勵手段。
第五節溝通理論
我們溝通地多好,不是決定於我們敘述的有多好,而是被了解得多好。
——安德魯·葛洛夫
人無法隻靠一句話來溝通,總是得靠整個人來溝通。
——彼得·德魯克
管理就是溝通、溝通再溝通。
——傑克·韋爾奇
企業管理過去是溝通,現在是溝通,未來還是溝通。
——鬆下幸之助
一、溝通概述
(一)溝通的概念
詹姆斯·穆尼是美國企業的高級管理人員和管理學家,管理過程學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之一。他在總結領導處理衝突應采取的策略時指出,處理衝突的根本原則在於協調,而協調的基本途徑是溝通。而有效溝通是一個主動且有目的地運用信息的過程,這個過程必受溝通習慣的影響和製約。習慣有優劣,有效的溝通需要克服不良習慣對溝通所造成的障礙,並養成良好的習慣,使溝通得到改善。因此,溝通重要的是運用信息的過程。
彼得·德魯克認為,一個經理人員要做好溝通工作,把組織中擔任各項職能的人員組成為一個團隊,就必須借助於日常的工作實踐,員工關係,有關報酬、安置和提升等“人事決定”以及同其下級、上級和同級之間經常的相互信息交流和溝通。而且,要達到有效溝通,必須遵循四個基本原則,即:溝通是一種感知,有效溝通取決於接受者如何去理解;溝通是一種期待,有效溝通取決於接受者所期望的是什麼;溝通應該產生要求,溝通水遠都是為了達到某種目的;信息不是溝通,溝通以信息為基礎,但和信息不是一回事情,信息與人無涉,不是人際間的關係。
因此,溝通是指通過信息交換並被兩個或兩個以上的人理解的過程,這個過程通常伴有激勵或影響行為的意圖。可以從以下幾點來理解溝通的含義:(1)溝通首先是信息的傳遞,如果信息沒有被傳遞到接受者那裏,信息溝通就沒有發生。(2)成功的信息溝通,不僅需要信息被傳遞,還要被理解。(3)信息溝通的主體是人,即信息溝通主要發生在人與人之間。(4)由於管理過程中各種信息溝通相互關聯、交錯,所以管理者把各種信息溝通過程看成是一個整體,即管理信息係統。
(二)信息溝通的過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