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員工對溝通行為及時作出反饋
員工誤解或者對管理者的意圖理解得不準確是溝通的最大障礙。為了減少這種問題的發生,管理者可以讓員工對管理者的意圖作出反饋。你可以觀察他們的眼睛和其他體態舉動,了解他們是否正在接收你的信息。當然,還可適當使用詢問,以使員工作出反饋,如當你布置了一項任務後,可以問:“你能明白我的意思嗎?”“你覺得有能力完成嗎?”同時要求員工把任務複述一遍。如果複述的內容與領導者的意圖一致,說明溝通是有效的;如果員工對領導者的意圖的領會出現了偏差,要及時進行糾正。
當然,如果遇到員工退縮、默不作聲或欲言又止時,也可用“詢問”引出員工真正的想法,了解員工的立場以及對方的需求、願望、意見與感受,並且運用積極傾聽的方式來誘導員工發表意見。
麵對不同的對象使用不同的語言
管理者要對員工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有所了解,然後根據不同的情況,使用不同的“行話”和技術用語進行溝通。為了避免溝通障礙的出現,領導者應該選擇員工易於理解的詞彙,使信息傳達得更加清楚、明確。在傳達重要信息的時候,為了消除語言障礙帶來的負麵影響,可以先把信息告訴不熟悉相關內容的人並確定他們可以理解、接受。這樣才能讓自己說的話能被員工恰當地理解,從而達到激發員工潛能的目的。
麵對麵交談
可以說,人與人之間最常用的溝通方式就是交談了。麵對麵交談可使信息在短時間內被傳遞,並得到對方反饋。但是在交談中要切忌多人口口相傳,這是因為交談過程中卷入的人越多,其信息的真實性就越小。所以,領導者在與員工進行溝通的時候應當盡量減少溝通的層級。越是高層的領導者越要注意與員工直接溝通,如此才能引爆員工的高昂熱情。在英特爾公司,為了使溝通的有效性最大化,高層領導者經常會應員工要求進行一對一的交流,而且交流的主題由員工確定。對此,高層領導者很少拒絕,他們估計自己有40%的時間都用在了這類溝通上。事實上,一對一交流可作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也可當成是激勵員工的一種方式。
直接、有效地告訴員工
GE前總裁傑克·韋爾奇曾這樣說過:“我在各個大小會議上,或和員工私下聊天時,如果時間不恰當、氣氛不恰當、對象不恰當,我是絕對不開口的。如果這三個條件具備的話,我常會以‘我覺得’(說出自己的感受)、‘我希望’(說出自己的要求或期望)為開端,‘同時’(變相反駁)為轉折,結果常會令人極為滿意。”
其實這種行為可以幫助我們在不直接反駁員工的情況下有效、直接地告訴員工,你所想要表達的意思,讓對方感到被尊重的滿足。這種行為還將會有效地幫助我們建立良好的上下級關係。作為管理者的你,為了使溝通的有效性最大化,不妨試試這些技巧。
對領導者來說,工作不僅僅是為企業的經營策略、業務數量、客戶關係等問題而殫精竭慮,還要學會與員工進行有效溝通,並盡量使溝通的有效性最大化。除了文中提到的方法外,自信的態度、體諒員工的行為等都是促使溝通更為順暢的有利因素。
有效溝通可以使任務完美地傳達下去,還能激勵員工的士氣。再好的想法,再好的激勵機製,再完善的計劃,一旦離開了與員工的有效溝通,都是無法實現的空中樓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