軌道台車式分揀機將被分揀的物品放置在沿軌道運行的小車托盤上,當到達分揀口時,台車托盤傾斜30°,物品被分揀到指定的目的地。它的優點是可三維立體布局,適應作業工程需要;可靠耐用,易維修保養;適用於大批量產品的分揀,如報紙捆、米袋等。
搖臂式分揀機的結構比較簡單,被分揀的物品放置在鋼帶式或鏈板式輸送機上,在主道上安裝一根搖臂,對貨物的流向進行控製,以實現貨物的分揀。當貨物到達分揀口時,搖臂轉動,物品沿搖臂杆斜麵滑到指定的目的地,在搖臂上安裝的齒形皮帶可使分流速度更快、更準確。它的主要優點是價格低廉,其效率可達每小時2500件。
垂直式揀選係統(又稱折板式垂直連續升降輸送係統)是不同樓層間平麵輸送係統的連接裝置。根據用途和結構的不同有不同的設置,有從某樓層分揀輸送至另一樓層;從某樓層分揀輸送至不同的樓層;從某樓層分揀輸送至某樓層的不同出口方向。
5.3.3 自動分揀係統的構成
自動分揀係統的組成總體分為三個部分:物流機械化係統、信息係統和管理組織係統。物流機械化係統和信息係統決定了分揀作業的結構框架,而係統的運作模式由管理組織係統控製。
自動分揀係統的物流機械化係統一般由控製裝置、分類裝置、輸送裝置及分揀道口組成。
控製裝置的作用是識別、接收和處理分揀信號,根據分揀信號的要求指示分類裝置,按商品品種、按商品送達地點或按貨主的類別對商品進行自動分類。這些分揀需求可以通過不同方式,如通過條形碼掃描、色碼掃描、鍵盤輸入、重量檢測、語音識別、高度檢測及形狀識別等方式,輸入到分揀控製係統中去,根據對這些分揀信號判斷,來決定某一種商品該進入哪一個分揀道口。
分類裝置的作用是根據控製裝置發出的分揀指示,對具有相同分揀信號的商品經過該裝置時,該裝置動作,使改變在輸送裝置上的運行方向進入其他輸送機或進入分揀道口。分類裝置的種類很多,一般有推出式、浮出式、傾斜式和分支式幾種。不同的裝置對分揀貨物的包裝材料、包裝重量、包裝物底麵的平滑程度等有不完全相同的要求。
輸送裝置的主要組成部分是傳送帶或輸送機,其主要作用是使待分揀商品通過控製裝置、分類裝置。在輸送裝置的兩側,一般要連接若幹分揀道口,使分好類的商品滑下主輸送機(或主傳送帶)以便進行後續作業。
分揀道口是已分揀商品脫離主輸送機(或主傳送帶)進入集貨區域的通道,一般由鋼帶、皮帶、滾筒等組成滑道,使商品從主輸送裝置滑向集貨站台,在那裏由工作人員將該道口的所有商品集中後或是入庫儲存,或是組配裝車,進而施行配送作業。
5.3.4 自動分揀係統的設計步驟
自動分揀係統一般都建在有自動立體倉庫的配送中心,係統規模大,設備多,且自動化程度高。係統控製點多且相互關聯,導致係統控製複雜,一次性投資大,同時對物品的外包裝也有較高要求。因此,無論是設計、建造,還是使用自動分揀係統都必須具備一定的技術經濟條件。
①係統總體規劃及性能參數設計,包括確定係統組成結構、係統規模、各環節作業方式和設備布局,分析明確係統的分揀處理能力、分揀速度和分揀效率等性能參數;②設計規劃配合分揀作業的貨物輸送係統,如輸送方式和規模的選擇確定,輸送線路及合流、分流點的布局,係統通過率和極限能力的分析,係統未來的更新及可擴展性分析等;③控製係統設計,包括控製係統結構、控製工作流程和程序設計,分揀信息和指令的提取、處理、傳輸及通信(即控製總線網絡)方法的分析確定,傳感檢測點的布置,執行器件的運動控製分析,控製裝置及元器件的設計選型等;④係統設備裝置的設計選型,如輸送和搬運設備、自動識別裝置、自動分類裝置的形式、規格、數量及性能參數的選擇確定,非標準部件及係統裝配具體結構的設計;⑤係統評估分析和相關技術文件的編寫等。
設計過程主要依照以下步驟進行。
5.3.5 自動分揀係統的設計過程
第一步是分析用戶對所建係統的技術及特性的要求。這是係統設計的依據和基礎。
關鍵的技術條件和特性要求如下:
①分揀貨物的特性,如長、寬、高外形尺寸,質量,材質,包裝形式,輸送穩定性等。
②係統分揀能力、規模,分揀效率和分揀速度。分揀效率和分揀速度分別指係統一個工作周期內總的分揀貨物量;單位時間內揀出貨物或包裝箱的件數和連續分揀兩件貨物的最短時間(即輸送速度與貨物長度及貨物間距之和的比值)。分揀效率和分揀速度都能體現係統作業的速度,雖指標不同而實際結果是互通的,但在選擇、定義分揀裝置的性能特性時是兩個不同的特性指標。分揀效率注重數量,反映了分揀裝置作業能力;分揀速度是貨物分揀數量和尺寸規格的綜合反映,能決定分揀裝置的作業頻率。允許的貨物最大輸送速度和最小間距,這些都是設計選擇分揀裝置必須考慮的指標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