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場振奮人心的演講過後,接著便是在水明月的主持下,由徐慕白和朱紅雪、蘇雲菲等人按照李鈺之前擬定的方案,對這五千難民進行整編和分配。
他們也考慮到這難民之中許多都是整族人拖家帶口出來逃難的,因而在分配的時候,先是讓他們按照四家為“鄰”,五鄰為“保”,百戶為“裏”的級別自由組合,遇到確實超額的再進行調節。
因為李鈺先前那番演講的鋪墊,這些難民對梁山上的眾將士沒有絲毫抵抗情緒,很樂意地按照他們的部署進行著自由組合。
雖然人數龐大,關係交錯盤雜,但也不過花了兩個時辰便被理順了。
七千人,最後整編下來,共有三千一百鄰,六百二十保,三十一裏,三亭。
鄰長、保長由他們自行推薦,多是難民之中上了年歲較有威望的老者擔任。而三十一個裏長,李鈺斟酌再三,從一起隨他出生入死的龍影義軍原班人馬中選出了三十名男子,多是平時處事機敏、剛正公義的人。
剩下一名裏長的人選,李鈺卻不是從自己的人中選派,而是直接從難民之中挑選出來的一名年紀不到三十、身材矮瘦的男子。
這男子名叫劉文傑,李鈺之所以選中他,是因為今日將“斬木為兵,揭竿為旗,共抗賊軍”三句十二個字念出來的那人就是此人。
且當時李鈺聽到吼聲,便知道他也是昨夜帶頭唱《扶桑歌》的那人。
如此人物,李鈺即便還不十分了解,又怎會不放心他。
不過倒讓李鈺有些奇怪的是,無論是鄰長還是保長,並無百姓推舉他,好像都知道李鈺已為他準備好了裏長一職一樣。
李鈺對三十一名裏長的要求也隻有一個,將老百姓的訴求第一時間呈送給自己。
對於李鈺安排的裏長,這些老百姓也欣然接受,並無絲毫不滿。人家給你吃給你住,分配戶鄰時還盡量考慮宗族關係,鄰長、保長都是自家選出來的,這等等待遇,不知比以前好了幾百倍。
任命完裏長,便是亭長,亭長隻有三名,如果從級別上來說,與前世的鎮長、鄉長差不太多,在亭長之上,便要設縣了。
現在隻有三亭,遠遠達不到一個縣的要求,況且如果李鈺現在真的私設縣府,那已是大逆不道之舉了。
至少從目前看來,李唐一方對於龍影義軍的存在還是不管不問,還沒有爆發什麼衝突,但要是李鈺真的有威脅到李唐統治的實質性舉措,到時必將陷入腹背受敵的絕境。
李鈺沒那麼傻,龍影義軍之所以叫義軍,目的也是為了讓自己名正言順,不給李唐一方落下口實。
但李鈺也十分清楚,現在李唐忙於應付叛軍,自己這區區千把人還沒被他們放在眼裏。如果龍影義軍形成了聲勢,到時的情形又將另當別論。
不過那都是以後的事情了,當前最為要緊的是,如何在賊軍虎視眈眈的情況下,讓這一山一湖兩縣城穩固下來,即便地盤不能擴大,至少也不能重新落到賊軍的手裏。
時間,對於目前的龍影義軍而言,是最為寶貴的。
五千難民隻有三亭,這亭長一職便非常重要了。
李鈺經過慎重考慮,決定任命徐慕白和雷雲兩人各領一亭,而自己也領一亭。三亭亭長,既擔任軍中要職,又任著一方長官,對於目前軍民一體的情況來看也十分適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