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三章 雄關漫道(1 / 2)

有了陳伯龍贈送的令牌,眾人便也不再躲躲藏藏,狂風閃電般奔馳了一段距離,才找著一個樹木濃鬱的山窪停留。

主要是兩匹臀上中箭的戰馬流血過多,若不立馬包紮,估計定不能持久,並且還容易引起路上賊軍的懷疑。

眾人在林中將兩匹戰馬臀上的斷箭拔出,然後用隨身攜帶的凝血散和金瘡藥塗抹傷口,痛得兩匹戰馬四蹄狂蹬,嘶鳴不已。

快速包紮過後,兩匹戰馬才安靜下來,但為防傷口崩裂,顯然不宜再騎著它們疾馳。

簡單商議幾句,眾人取下這兩匹戰馬身上的韁繩鞍子,將它們趕上另一條崎嶇山路,一來可以讓它們迷惑後方追兵,二也放它們一條生路。

將那兩匹傷馬趕上山道,再給剩下的八匹戰馬一點時間飲水吃草,眾人也趁此機會用幹糧果腹。

待收拾停當,太陽才當空而照,慢慢讓眾人有了熱意。

十一人騎八匹戰馬,朱紅雪和邱怡桐共乘一騎,趙四狗和劉鋒一騎,陳虎和張城一騎。

六人身形不大,體重較輕,共乘一騎速度也絲毫不慢。

一行人便如風馳電掣,在這深穀高山間的古道上向東奔馳,待到日當正午,眾人已奔出七八十餘裏。

此時前方便是一條狹窄山道,北臨滔滔大河,南靠巍巍群山,山道蜿蜒不知幾許。

王北川勒馬望著那條山道,臉上神情複雜變幻,半天不敢策馬前行。

身旁徐慕白重重拍了拍他的肩頭,歎了口氣,卻不知說些什麼。

通過這幾日相處,李鈺知道洛陽被破,王北川率領五百戰斧隊殿後,掩護唐軍西撤,正是在這條通往靈寶的狹窄山道,用那粗陋的風後八陣圖與幾萬敵軍纏鬥,才堪堪拖住叛軍一點時辰,讓大唐軍隊能夠活著逃回潼關。

但是自己的五百兄弟盡皆歿於此地,隻剩了十餘人幸存。

這還不算,退守潼關的唐軍本有機會憑險固守,叛軍無法西進,更遑論攻陷長安。

奈何唐皇昏庸,先是派邊令誠那閹賊監軍,在他肆意誣陷中傷下,將高封二將斬於關內。

是時,朝中將乏兵寡,唐皇不得已隻有派身染重疾的突厥大將哥舒翰在此鎮守。

可悲的是,朝中奸相當道,楊國忠擔心哥舒翰擁兵自重,時日一長,必將威脅他的地位,因此抓著唐皇急切平叛的心理,不斷在他耳旁鼓吹,要求哥舒翰盡早出兵與叛軍決戰。

哥舒翰雖然早已辨明形勢,知道此時隻守不攻乃是良策,但奈何唐皇使者項背相望,不斷地催促威逼。

不得已,天寶十五年(756年)陰曆六月四日,哥舒翰慟哭出關,率二十萬軍隊一路向東,行至此地駐紮。

彼時叛軍早有預謀,就在前方那七十餘裏的狹窄山道兩旁,依山傍水精心布陣,隻等唐軍闖入伏擊區。

當時叛軍首領崔乾佑也頗有謀略,兩軍接戰示敵以弱,哥舒翰身染重疾又未親臨戰陣,不想手下大將王思禮、龐忠等人見叛軍隊伍不整,膽小如鼠,一時求勝心切,率領十餘萬唐軍追擊而去,一路前行,果然被誘進隘路。

此時,山上無數滾木礌石如冰雹般砸下,唐軍在狹窄山道上卻沒有回旋餘地,一時前後相擠,進退不能,死傷無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