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聚焦創業板投資熱點問題(2)(2 / 2)

創業板適當提高了企業的門檻,這是很有必要的。對一些缺乏專業知識和資金實力的小規模投資者,原則上還是不要放進來。香港的創業板搞得不好,和上市企業的質量太差,門檻太低有關係。2009創業板的推出,一定要吸取A股的眾多慘痛教訓,在製度設計上,盡量規避掉A股存在的一些缺陷,以期能夠達到創業板開設的基本目的。

中國創業板難成納斯達克第二

納斯達克市場的輝煌,一度是全球資本市場熱衷談論的話題,中國建立創業板市場當然是以納斯達克的成功為目標的。納斯達克的成功除了與美國超強的國力有關外,更重要的是當時湧現出了微軟、蘋果這些優秀的全球性新興企業,它們的高速擴張及當時網絡熱潮的興起都強有力地支撐起了納斯達克的發展,加之當時美國又對包括中國在內的國外新興企業大開綠燈,以致我國的搜狐、新浪等網絡企業都成功地登陸納斯達克。正是這些優秀企業給了納斯達克以生命力。我國開設創業板市場,期待成為納斯達克第二。但是回頭看一下其他國家和地區的創業板失敗的原因,可以看出能夠進入創業板市場的公司,基本上都屬於建立時間很短的新興企業,它們代表著新經濟,比傳統產業更具風險性,又因缺少那種“拳頭產品”而逐漸萎縮。

此外,世界經濟遭受金融危機的重創,即便是納斯達克市場也已經難以複製當年的牛氣,中國創業板市場在這樣的背景下出現,很有可能是生不逢時。目前,這個正受著追捧,即將來到我們麵前的市場,到底是會成為納斯達克第二,還是在熱鬧一陣以後歸於沉寂,還是讓我們拭目以待吧!

創投能否成為文化產業整合加速器

從創投的角度來說,文化產業已經成為風險投資機構重點關注的領域之一。單就VC/PE行業來說,文化產業必將掀起整合的熱潮,傳媒市場將會帶來大量投資契機。一方麵是因為文化產業不受經濟周期的局限,反而能在蕭條時期得到更好的發展;另一方麵的原因是國家《文化產業振興規劃》的推出,使文化產業成為下一個五年計劃重點發展的行業,同時也會增加文化企業上市退出的可能性。但文化產業不同於其他產業內整合的是:文化產業有著天生的體製壁壘,這使創投的進出很難被定義為完全的市場化行為。

此外,創投的國資背景機構可以在一定程度上為企業上市退出提供方便,但具體投資文化產業並不存在資本背景上的限製。在進行文化產業投資時,隻要企業具有核心競爭力,產業地位與用戶群,並符合退出渠道要求,機構還是會關注的它們的。

創投對於文化創意產業的關注是由來已久,隻是由於之前擔心觸及政策底線而沒有找到最合適的路徑。依當前的情況來看,各省市都活躍著一批國資背景的文化創投,在整合文化產業方麵往往先行一步,這不失為一件好事。一旦文化產業的改革放開,振興規劃的內容貫徹下來,整個民間創投市場必然將被激活,隻有那時,創投才能並帶動一批文化傳媒企業上市成為真正意義上的文化產業發展的加速器。

小看板:

創業板會不會成為中國資本市場的開胃小菜

2007年11月1日,中石油登陸中國股市A股市場,其融資規模超過了2000億元。而創業板上市的中小企業,大多數的融資規模隻有幾千萬元,大都在1億元以下。創業板第一次上市的公司有105家,充其量的融資規模為100多億,所以,它的未來會不會隻是中國資本市場上的一碟開胃小菜,我們還需要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