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摶故裏在安嶽
(節選自劉聯群編著《普州人文勝覽》)
今四川安嶽龍台鎮龍西觀音寺東側有個壩子,明清時當地人都叫它“陳摶壩”,是因明初在此壩上“掘得宋碑一通,載地名陳摶壩,壩有希夷祠,祠廢而碑與詩尚在,詩有‘一睡三十年’之句。”(道光《安嶽縣誌》)這即是“希夷故裏”的真實地點。
清朝廷官員鄒楠之子鄒長燦,字靜夫,號明軒,乾隆四年(1739)即出生於陳摶壩,成年後曾任過南充縣訓導等職,晚年回家於道光二十九年(1849)巳酉桂月十五日九十歲生日,著《戲作移柩人墓歌》中有一段說:“莫謂我,無新舊,雅契甚孤單。鄰左有高賢,一睡屢月人稱羨。若從太華歸故裏,妙手棋,且莫談;仙翁琴,亦莫彈,請來與我把床連!”(見《鄒氏家譜》)明確稱陳摶老祖是他的鄰居。
古代詩歌選錄
(選自劉聯群編著《普州人文勝覽》一書)
工都褸
明·康紹祖(邑人)
當年匹馬去長安,豈為風塵早掛冠。
日月浮雲遭障翳,江河宏抱受摧殘。
無端蹤跡隨蓬轉,不朽文章作鬥看。
百尺危樓神自護,故將遺韻馥南關。
注:工部樓,在今嶽陽鎮外南街
葛仙井明·陶允(邑人)
藤蘿交映莫知年,仙侶遺蹤尚宛然。蟬脫舊衣留石室,瀑飛靈水湧金泉。碑書故事生苔蘚,池浴真圭鎖翠煙。薄暮鬆嶺聽鶴唳,猶疑仿佛是神仙。
注:葛仙井,在圓覺洞東山上。
雲蟀山明·楊名
雨餘風日正清清,山外程途也自平。樹影不疏禽語亂,苔痕如洗馬蹄輕。忽聞鍾鼓相酬和,卻引袈裟遠送行。聖主恩深春未暮,五湖煙雨有新盟。
注:雲峰山,在今雲峰鄉。
孔雀山劉天民(三元人)
晚下萬雲堆,靈山一徑開。參差慈竹樹,隱見法蓮台。禪許天人問,經從白馬回。滿前皆素業,何用叩如來。
注:孔雀山,在今雙龍街鄉。
訪鑒原師侄唐·賈島
維摩青石講初休,緣訪宗親到普州。我有軍持憑弟子,嶽陽溪裏汲寒流。
吊貧浪仙唐·杜荀鶴
謫宦自麻衣,銜冤至死時。山根三尺墓,人口數聯詩。
仙桂終無分,皇天似有私?
暗鬆風雨夜,空使老猿悲。
踢陳摶宋·太宗趙光義
曾向前朝號白雲,後來消息杳無聞。
如今若肯隨征召,總把三峰乞與君。
(《千首宋人絕句》)
倬陳摶
呂洞賓
天網恢恢可是疏,為君箴到華山區。
寒星沒後留殘月,春雪來時問太虛。
三洞真人歸紫府,千年老鶴化蒼梧。
自從違卻先生後,南北東西少丈夫。
(《純陽帝君神化妙通記》)
香雲山
明·湯佐
絕勝叢林已編參,此生蹤跡半江南。
片帆江浦凝清曉,一錫湖湘桂翠嵐。
在處風淒香露冷,歸來雲護液泉甘。
敲門月下紅塵淨,照澈禪心印碧潭。
注:湯佐,號白山,明弘治三年(1490)安嶽進士,官至南京戶部郎中兼福建清吏司主簿。係湯紹恩之父。香雲山,在今安嶽縣清流鄉翰林村八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