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鎮、民營企業以生資、建材為主,有廠646家。

20年間2614農戶建樓房36.93萬平方米。閑置房1215座,15.79萬平方米。

本鎮交通方便,省道206線過境6公裏,通鄉水泥路8.8公裏,村社道路353.01公裏。四方村1社人均集資1000元建成2.5公裏淺表瀝青路。7.97萬平方米街道為水泥路麵。

有中學2所,小學2所,在校生5492人。全國農村一等甲級衛生院1所,醫務人員99人,病床80張,村村有衛生站。

石鼓鄉

位於縣境北,與遂寧市東禪鎮接壤。縣通賢柚基地、蠶桑基地試點鄉。1992年撤鄉並人通賢鎮為石鼓管理委員會。2001年再建鄉。轄白象、木門、雙渠、龍海、金線、青獅、花山、石鼓、大象10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03億元,財政收人11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320元。

有縣級文物保護點7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1處。溪河以石鼓河為主幹。森林覆蓋率42.8%。主產水稻、玉米、小麥、紅苕。1986年糧食總產量7560萬噸,2005年7236.5萬噸。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棉花、蔬菜。以養豬為龍頭的規模養殖正逐步形成。20年間,181戶農民新建樓房2.44萬平方米。閑置房763座,7.16萬平方米。

鄉、村、社公路122.32公裏,本鄉主幹道通(賢)八(廟)路已鋪成水泥路,接省道206線。

有中學一所,小學6所,在校生1025人,鄉衛生院一所,病床8張,村衛生站10個。

八廟鄉

位於縣境西北,因三聖宮、五賢廟而得名,西與遂寧市東禪鎮、北與樂至縣土橋鄉接壤,市級小城鎮試點鄉。1992—1995年分置八廟、紅湖、悅來三管區,1995年八廟、紅湖合為一鄉。轄柏木、關田、吉慶、同樂、雙河、蓮花、臥佛、吉光、蘆龍、石蓮、桂塘、飛鳳、馬鞍、龍店16個村。工農業總產值1.79億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500元。

書房壩和跑馬灘有兩座國家中型水庫,蓄水量1.2億立方米。臥佛院摩崖石刻造像是國家級文物保護單位。另有13處經審批,鄉民出資430萬元修建的寺廟。森林覆蓋率31%。主產水稻、紅薯、玉米、小麥、棉花、油菜、花生、黃豆、辣椒,糧食總產1986年7899.5噸,2005年9619噸。以養豬為龍頭的羊、兔、雞、鴨、鵝規模養殖正逐步形成。2005年勞務輸出1.1萬人,收人4055萬元。

20年間112戶農民建樓房1.99萬平方米。閑置房1774座,11.76萬平方米。

水陸交通方便。水泥路19.9公裏,鄉村社泥石路145.9公裏。

有中學1所,小學17所。在校生1880人。衛生院1所,病床6張,14個村衛生站。

來鳳鄉

位於縣境西,西與樂至縣回瀾鎮接壤。清末建南鳳場,與紅湖飛鳳山遙遙相望,有“鳳飛東翔,來鳳棲息”之說,民國初更名為來鳳場。轄南鳳、團建、勝前、東壩、黃坪、立石、東光、雙珠、中字、馬蹄、六井、堰樂12個村。工農業總產值6553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3136元。

有三條源於轄區內的小溪,流人書房壩水庫和通賢河。有小型水庫2座,衛生井627口。森林覆蓋率25%。主產水稻、小麥、玉米、紅苕。糧食總產1986年10067噸,2005年1.2萬噸。經濟作物油菜、花生、海椒、黃豆、棉花等種植643.33公頃。資陽市蠶桑基地鄉。畜牧業以養豬為主。

20年間374戶農民建樓房5.59萬平方米,閑置房997座,12.47萬平方米。

本鄉交通比較方便,東距省道206線20公裏,南距319國道線9.8公裏,龍鴛路來鳳段5.6公裏為水泥路。新老街道8400平方米為水泥路。

有初中1所,小學8所,在校生2126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10張,村村有衛生站。

悅來鄉

位於縣境北,西與樂至縣洄瀾鎮、北與樂至縣蟠龍鎮接壤。1974年修建書房壩水庫時,由樂至縣劃歸安嶽。1992年並人八廟鄉,1995年再建鄉。轄火塔、雙鳳、五龍、魚溝、玉山、洞福、沙坪7個村。工農業總產值2698萬元,財政收人141萬元,農民人均純收人2787元。

書房壩水庫由南向北縱貫轄區,6個村39個社與水庫相依。森林覆蓋率29.4%。主產水稻、玉米、紅苕、小麥、豆類,經濟作物有油菜、花生、辣椒、通賢柚、蔬菜。以蠶和豬為骨幹的養殖業已初具規模。植桑200公頃,建蠶桑產業化合作社22個。2005年發蠶種2 250張,產繭6萬公斤,畜牧業以養豬為主,兼養小家畜禽。

20年間農民建樓房766座,2.14萬平方米。閑置房784座,2.1萬平方米。

有通鄉水泥路9.2公裏,跨縣泥結石公路5.55公裏,街道為水泥路麵,1999年開始逢場。

有中心小學一所,村小學3所,在校生487人。鄉衛生院1所,病床4張,村村有衛生站。

天馬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