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明述長期從事混凝土的堿集料反應課題,曾先後去加拿大、美國、澳大利亞、丹麥等國家考察眾多大壩、橋梁、公路等的耐久性,深感大型工程在遠低於設計壽命的期限內破壞,將帶來資源、能源、資金的極大損失,並嚴重涉及人類生命財產安全。
幾十年來,唐明述在該領域鍥而不舍地苦心鑽研,特別是對影響混凝土工程壽命的堿集料反應進行了長期的係統的研究。
由唐明述創建的“堿矽酸鹽反應”壓蒸快速法已定位我國及法國標準,並已被RILEMTC106列為初選法,被奧地利采用。唐明述的研究課題先後獲全國科學大會獎、國家自然科學進步二等獎、省科技進步二等獎及國家教委科技進步一等獎及其他省部級獎。
吳學軍
吳學軍,男,安嶽人。1983年以全縣文科第一名的成績考人中國人民大學。1990年研究生畢業,獲中國人民大學經濟學碩士學位。先留校任教,不久,受海南省一家金融機構邀請,“強行”離校下海去企業從事財物管理。升任資產規模50億元人民幣的港澳實業的財物總監,領導企業改製與上市前後的財物工作。成為中國改革開放後最早參與推動資本市場的專業人士之一。
下海10多年中,他涉足證券市場、藝術品市場、房地產業、金融行業、休閑娛樂業、傳媒行業。1995年他在被稱為“文化沙漠”的海南省成功舉辦該省曆史上首次藝術品拍賣會。後創辦北京匡時拍賣有限公司,任董事長。擔任大型房地產企業成都一生之城有限公司總經理。他與朋友共同創辦中國首家都市滑雪場一一北京香山滑雪場,任董事、常務副總經理。曾任《中國之友》雜誌社副社長。參與倉協北京非常文化傳媒公司。參與中央教育電視台三套的總體策劃。1999年取得高級會計師任職資格。
他從事多個領域的學術研究,著有《中國證券市場研究》、《會計核算與財物管理》等專著,發表研究文章50餘篇,他的事跡《人民日報》曾刊登,後錄人《人在華南》一書。中國人民大學編著的《人民共和國的建設者》一書,作專題記述。
廖新生
廖新生,男,1960年生於安嶽縣城。1976年高中畢業即報名參加了解放軍。1978年考人華西醫學院。1983年考取中國軍事醫學院碩士研究生。1987年1月赴意大利作訪問學者。8月考取美國德州大學生物化學哲學博士研究生,1992年獲博士學位。1998年獲斯坦福大學醫學博士學位,即被聘為華盛頓州醫學院教授。以後曾在美國多所大學任教授,成為美國有名的腫瘤專家。2005年被北京大學、中國軍事醫學科學院聘為客座教授。2006年個人執業,在美國西雅圖開設腫瘤診所。
廖新生在家鄉安嶽縣捐助貧困中小學生60人。
吳中福
吳中福,男,1938年生於安嶽縣。教授,博士生導師,教育部遠程教育專家組副組長。曆任中國駐加拿大大使館教育參讚、重慶大學校黨委副書記、校長等職。先後兼任國家教委科技委信息學部委員、中國計算機學會教育專業委會主任和名譽委員、西南計算機學會網絡與信息係統專委會副主任、教育部現代遠程教育專家組副組長和現代遠程教育資源建設專家組組長、全國示範性軟件工程學院中期評估專家組組長、中國產學研合作教育協會常務理事、重慶市電子信息產業專家組副組長、重慶通信學會副會長、重慶市科協副主席、重慶市學位委員會副主任、重慶國際經濟關係學會和對外經濟交流協會副會長、重慶市西部教育促進會副會長等職。1961年畢業於重慶大學,1962年哈爾濱工業大學進修,1981—1982年美國伍斯特工學院(WPI)計算機係訪問學者。長期從事計算機網絡和係統結構方麵的研究,在《計算機學報》、《計算機研究與發展》、《通訊學報》、《電子與信息學報》等刊物發表學術論文80餘篇,其中被SCI和EI檢索係統收錄18篇。主編了統編教材《計算機組成原理》、專著有《綜合業務數字網(ISDN)》和全國電子類“九五”規劃教材《Internet基礎教材》。主持了國家“九五”、“十五”科技攻關項目8項,獲四川省優秀教學成果一等獎和國家優秀教學成果二等獎各1項。培養碩士、博士30多名。
(第三章)人物簡表名錄(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