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顯平

陳顯平,女,1964年生於林鳳公社。1982年安嶽師範校中師專業畢業。分附小任教。1991年調深圳市南山區教育局,先後在大新小學、南頭小學、前海小學、南油小學任教。曆任教導主任、副校長、校長。中學高級教師。2002年8月被任命為“廣東省一級學校”深圳市南油小學校長後,帶領學校實現了跨越式發展,取得了顯著的辦學效益。2003—2006年,南油小學獲得深圳市、廣東省、國家的多項榮譽。

陳顯平是深圳市小學語文學科帶頭人、廣東省新課程小學語文教材編寫組主要成員、中國教育學會會員、中國西部教育顧問、中國少年兒童信息研究員、深圳市小學語文教育學會理事,南山區“小學語文發展與創新”課題組組長。教育部“十一五”規劃課題主持人、全國小學校長高級研修班學員。她探索“家校整合”育人的管理模式,提高了辦學效益。受到國內同行的好評。

1993年後曾獲“南粵教書育人優秀教師”、“全國科研型校長”、“全國綠色學校創建活動優秀教師”、“全國科研教改先進實驗工作者”、南山區名校長、深圳市第二屆環保市民、深圳市第一屆“十佳青年教師”等稱號。被評為“全國小學語文發展與創新教育課題研究標兵個人”。其學術成果及科研論文3次榮獲國家級一等獎。她的事跡被《中國教育報》報道。

劉光華

劉光華,男,1964年8月生於天寶鄉。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地質專家。先後在成都理工大學、重慶大學攻讀工程地質專業、工程力學專業。2000年後,曆任教授級高工、注冊岩土工程師、注冊谘詢工程師、重慶交通大學碩士生導師、重慶市地勘局博士後科研工作站指導專家、重慶市地勘局208水文地質工程地質隊總工程師,兼任重慶市地質災害防治工程勘查設計院總工程師。2002年獲重慶市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稱號。任中國岩石力學與工程學會理事,重慶土木工程協會岩土工程分會理事,國土資源部及重慶市專家,重慶市國土資源和房屋管理局科技顧問,重慶市工程係列專業技術職稱高評委,三峽庫區消落帶地質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首席領銜專家,政協北碚區第十二屆委員,重慶市北碚區十六屆人大代表。

從事水工環地質、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及地質災害防治勘察設計與研究工作25年,研究領域涉及水文地質、工程地質、環境地質、地質工程、岩土工程及地質災害防治。

作為課題負責人完成了重慶鬆散堆積層滑坡形成機製研究、重慶李子林滑坡群變形破壞機製研究等多項課題。作為首席領銜專家主持完成了三峽庫區消落帶地質環境問題及對策研究項目(重慶市政府及國家三建委決策谘詢項目)。作為主要研究人員主持完成重慶邊坡評價支護係統研究(重慶市科委項目)、三峽庫區危岩研究與實踐等項目。部分課題達到國內領先、國際領先和國內先進水平。

曾獲省部級科技成果獎二、三等獎6次。

為重慶市、三峽庫區、川南地區的基礎設施建設、地質環境保護、地質災害防治作出了重要貢獻。

李林忠

李林忠,男,1941年出生於安嶽。享受國務院頒發的政府特殊津貼的核物理科學專家。1968年畢業於清華大學工程物理係原子核物理、核物理電子學和清華大學研究生院核物理專業。曾任中國科學院等離子體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高校物理教授,HT—6B受控熱核聚變裝置(托卡馬克,TOKAMAK)負責人兼物理實驗負責人。是中國核學會、中國等離子體物理學會、國際翻譯家聯盟中國科學院分會等會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