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大革命”中,遭受迫害,下放湖北農場勞動。1971年獲“解放”,回武鋼負責幹部學習和重建黨校工作。“文化大革命”結束,任武鋼黨校副校長,為武鋼培訓了大批幹部。1982年底離休。

唐興漢

唐興漢,男,1924年10月生於永清鎮。少時家貧,得唐氏家族、親朋好友和社會賢達資助,先後在縣立中學、成都協進中學讀書。1949年考人西南軍政大學,畢業後在二野三兵團十二軍擔任文化教員、組長和政治助教,後轉業至中央建築工程部工作,被保送到中央文化學院學習。畢業後在城市建設出版社、建築工程出版社、科學普及出版社、中國社會出版社擔任過技術設計組組長、出版部負責人、美術裝幀設計室主任、圖書質量總檢查等職,破格晉升為教授、編審。曾任民政部中國社會出版社編輯部顧問、新聞出版高級職稱評審委員會委員、中國老教授協會會員。編寫的《出版印刷工作常用手冊》、《編輯出版印刷手冊》等專著,成為當時眾多編輯、記者和出版工作者案頭必備工具書,被選送到日本東京展出,獲廣泛好評。

趙科進

趙科進,男,1926年生於山西省崞縣(現原平市)上莊鄉。1937年參加抗日救國兒童團,後加人抗日少年先鋒隊、遊擊組等組織。1942年加人中國共產黨,曆任抗日救國自衛隊中隊指導員、中隊長兼綜合性合作社主任,抗日救國工農青婦聯合會(抗聯會)主任,崞縣一區抗聯會主任兼農民部部長,二區區長,縣委青年工作委員會書記,晉綏分局黨校五部團總支書記兼二隊黨支部書記、副主任,南下工作團中隊指導員、中隊長和黨支部書記等職。

1950年人川後,曆任遂寧地委青年團書記,安嶽土改工作領導成員兼永清區大隊長、中共安嶽縣委書記兼縣武裝部政委、政協主席,樂至縣委書記,內江地區計委副主任,威遠縣革委會副主任、核心小組副組長,地區革委會副主任、行署副專員、顧問和中共內江地委常委、內江市人大常委會副主任、黨組副書記等職。1990年離休,享受正廳級待遇。

抗日戰爭期間,組織變工隊開展互助生產、互助信貸,采用勞武結合從敵占區購買食鹽、布匹等生活必需品供給根據地群眾。組織和參加減租減息,增加工人工資,發動群眾開展大生產運動。1947年調人晉綏軍區軍用采購處,深人北平、天津等地敵占區,購買大量物資運往解放區。人川後,參加剿匪、征糧、減租減息和安嶽土改運動等。在安嶽抓政治穩定、經濟發展與文化繁榮,將安嶽由缺牛縣變成餘牛縣。曾被選為三屆省黨代表,兩屆省人民代表。

姚誠

姚誠,筆名雪坡、雪波,男,1926年出生於嶽陽鎮。中學時向清稟生騰芷人學詩後。就學於勉仁學院中文係,遊學白屋文學院,追隨吳宓、吳漢驥先生苦攻詩詞。22歲《雪坡詩集》問世,受吳宓教授賞識,推薦為《白屋詩》助教至安嶽解放。曾任安嶽文化館職員、縣政府掃盲辦公室主任兼教員、安師校語文教員兼教研組副組長。1978年調內江師專、後轉內江教育學院中文科任副主任,評聘為講師、畐慠授。是全國語文教學法研究會、全國教育學院係統文學研究會、省中學語文教學研究會會員,教育學院係統古代文學研究會副會長,省詩詞學會理事。

先後參加《中國古代文學》、《唐宋元小令鑒賞辭典》、《古詩文精讀要解》等多種教材與著作編寫。主編有《毛主席詩詞講解》、《詩歌教學與寫作》、《中國古代文學作品選》、《詩詞曲格律概論》等著作。著有《姚誠詩文選》傳世。編寫《書法十論》,詩詞曲論述等多部著作。有《賈島和他的詩歌》等多篇學術論文,分別獲省、地和學院的科研獎。其詩詞作品被選人《中華當代詩詞作家名錄》、《五十年環球漢詩精品》、《中華當代絕句精選》、《中華當代律詩精選》等詩選、詩刊。生平事跡被載人《中國教育專家名典》、《中華詩人大辭典》。

曾憲林

曾憲林,男,1929年1月出生於安嶽。1938—1944年,先後人延安小學、大學中學部、自然科學院學習。1945年,進人晉察冀邊區張家口建平縣工業專門學校學習。1947年2月加人中國共產黨,同年畢業分配在邊區軍工局15兵工廠工作。先當學徒、工人,後任工段長、車間副主任、設計員、廠共青團團委書記。1951年赴蘇聯斯大林機床與工具學院學習,並兼任中共留蘇學生黨委委員、留蘇學生會主席。1956年回國進人北京第三機床廠籌備處任車間副主任。1957年起,曆任大連機床廠車間副主任、副科長、副廠長兼總工程師,大連市機械局副局長兼局黨組成員。1978年,調國家機械工業部北京機床局,曆任副局長、黨組成員和北京機床所黨委書記、所長。1985年,調國家科委,任常務副主任、黨組副書記兼國家計劃委員會副主任、黨組成員。1987年調任國家輕工業部部長兼黨組書記。1993年,任全國人大黨委委員、財經委副主任。曾被選為中共中央第十三、十四屆委員會候補委員,全國人大第八屆、九屆常務委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