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網絡多功能開發
1997年廣電局充分利用有線電視網絡資源進行多功能開發,開辦點歌和廣告業務。2003年底投資200多萬元建起廣播電視寬帶城域網。2005年底,安嶽廣電寬帶網有用戶1000餘戶。
2001年11月4日,安嶽廣播電視台正式開通互動點播頻道,開辦互動點歌、點小品等業務,電視觀眾可以用固定電話點播。2005年11月,安嶽廣播電視台將互動點播頻道升級為公眾信息頻道,為電視觀眾免費提供政治、經濟、文化娛樂等信息點播業務,電視觀眾可用固定電話、移動電話等通訊工具點播,點播量增加。
(第二節)廣播電視宣傳工作
一、廣播宣傳
1986年,縣廣播站分早、中、晚三次播音,時間由每天5.5小時增加到7小時,自辦節目3小時。播音頻率為102.2兆赫和157.5兆赫,發射功率為0.05kW,服務半徑為35kM。縣廣播站加強精神文明宣傳。請縣委、縣政府及部門領導上廣播發表講話100多次。現場報道、口頭報道、錄音新聞數量增加。全年來稿總數13014件,播用5471件,編印《一周要聞》52期。廣播專題節目增加到12個:《對農村廣播》、《法製園地》、《計劃生育》、《學習節目》、《黨的建設》、《廣播論壇》、《安嶽民兵》、《少兒節目》、《婦女生活》、《青年之友》、《內江各地》、《廣播講座》。節目與單位聯辦,聯辦單位31個。廣播宣傳把握經濟建設和改革開放的時代脈搏,宣傳報道形勢、經濟建設成就、城鄉經濟體製改革方針政策及動態,向農村聽眾傳播豐富信息和實用技術。1988年,廣電局貫徹《全國新聞改革座談會紀要》,擬訂《深化廣播新聞改革的意見》。與縣體改辦合辦《安嶽在改革中前進》專欄,與縣委宣傳部合辦《廠長經理談改革》。開辟新欄目《改革十年》、《熱門話題大家談》。1989年旗幟鮮明地宣傳黨的“四項基本原則”,宣傳製止社會動亂,維護安定團結,宣傳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四十周年的光輝曆程及四十年的巨大變化,宣傳安嶽縣兩個文明建設和改革開放取得的輝煌成就。同年,89個鄉廣播站開辦自辦節目:《本鄉新聞》、《計劃生育》、《農業科技》、《為你服務》等。1990年,充實調整縣電台節目,開辦《安嶽新聞》、《簡明新聞》。鄉鎮廣播站節目進一步豐富,58個村廣播室辦起《本村新聞》。次年,廣電局按照內江市廣播電視局製定的《對全市各縣、區廣播宣傳事業實行獎懲掛鉤的目標管理責任製》的要求,與市廣播電視局簽訂《廣播宣傳事業目標管理責任書》,對縣電台節目進行充實和調整。同年,縣電台每天播音3次,播音時間6小時20分鍾。聯辦專題節目19個,聯辦單位增加至40個。全年組織廣播稿件1.55萬件,用稿9419件,向上級廣播電台和報刊送稿450件,被采用245件。1988年,高升鄉廣播站鄭幫遠製作的一組《趕場天》節目,在全省首屆鄉鎮節目大賽中獲金杯獎。次年,同一人製作的節目再次獲金杯獎,成為全省第一個兩連冠。
1992年,增加理論及文藝節目。電台每天播音時間增加到7小時零5分,自辦節目時間增加到3小時40分,全年組稿1.55萬件,用稿8065件。成功舉辦黨的十四大專題節目報道、20個鄉鎮企業係列報道、10名優秀企業家專題報道。1995年,電台與52個單位聯辦專題節目,絕大部分鄉鎮站完整轉播上級各台節目。1997年,電台完整轉播中央、省、市電台節目。自辦節目開設《商品與市場》、《企業天地》、《農家百事》欄目。播發“深切懷念鄧小平”係列報道15條,“慶七一迎回歸”係列報道45條,“喜迎黨的十五大”專題報道22組。縣電台在廣播宣傳中,由轉播為主逐步轉變為自辦節目為主,設置新聞、教育、知識、文藝、服務五大類節目,並廣泛吸收社會力量參與廣播宣傳,組織聯辦節目。1998年後,有線電視大發展,廣播宣傳力度減弱。
二、電視宣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