刻內三壁頂部均刻有神態各異的飛天、花籃和纏枝荷花,為“香花供養”像。

《禪秘要經》目下刻“開元廿三年二月十五日,長江縣李沙敬造供養”。

《報父母恩重經》末刻“口口年六月廿六日,清信女滿相”。

第60號金剛立造像龕,摩崖,唐,方形平頂,0.83x0.33x0.12米。像高0.70米,頭部已毀。

第61號摩崖造像龕,唐,雙層龕,外龕為方形平頂,0.80x0.89x0.48米,內龕方形圓弧頂,0.50x0.53x0.09米。內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結迦趺坐於仰蓮台上,通高0.37米,左右各站一弟子、一菩薩、一力士,弟子高0.34米,菩薩高0.41米,力士高0.32米,頭部均已毀。蓮座下左右各刻一隻小獸,高0.10米。內有經文開鑿時間“開元廿三年(公元735年)”。

龕外石壁下立刻“大曆十二年(777年)四月五日記之”。

第62號摩崖造像龕,唐,雙層龕,外龕為方形平頂,1.30x1.30x0.70米。內龕方形圓弧頂,0.84x0.90x0.25米。內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通高0.70米,左右各站一弟子0.50米、一菩薩0.60米、一力士高0.50米,頭部均已毀。蓮座下左右各刻一隻小獸。內龕楣布滿忍冬紋,龕底外下部刻一博山爐,左右各刻一供養人立像,身高0.30米。另刻小坐佛像4尊,通高0.30米。

第63號摩崖造像龕,唐,方形平頂,0.44x0.41x0.06米。內刻佛像3尊,高0.20米,毀壞嚴_第三十三篇石刻_.753.

重。

第64號接引佛造像龕,摩崖,唐,長方形平頂,3.75x1.30x0.40米。像高3.60米,左手殘。

第66號經文窟,唐,方形平頂,3.20x2.40x3.70米。正壁刻《大般涅盤經》卷七、八、九,《大般涅盤經如來性品》第五、六。左壁刻《大般涅盤經》卷五、六。右壁刻《大般涅盤經》卷十,《大般涅盤經所問品》第五,《大般涅盤經現痛品》第六。保存較好。

左壁下部有兩龕造像。其一,桃形龕,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結迦趺坐於仰蓮台上,像高0.58米,左右各站一弟子高0.28米,一菩薩高0.32米,右刻一力士高0.32米,頭部均已毀。蓮座下左右各刻一隻小獸,高0.10米。其二為方形圓頂龕,內刻四像,兩菩薩立像高0.64米,1小站像高0.16米,一·小坐像通高0.10米,麵部均已毀,後壁左右各刻一·菩提樹。

右壁題刻:“普州安嶽縣沙門僧義造涅盤經口口為供養”

第67號摩崖造像龕,唐,方形平頂,0.75x0.70x0.10米。內刻一菩薩立像,高0.70米,頭部已毀。

第68號摩崖造像龕,唐,雙層龕,外龕為平頂方形,1.85x1.70x1.40米,內龕為方形圓弧頂,1.55x1.50x0.70米。內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通高0.95米。左右各站一弟子高0.70米,一菩薩高0.80米,一力士高0.70米,一供養人高0.30米,頭部均已毀。頂上有華蓋,龕楣刻忍冬紋裝飾,蓮座下刻呈半跪狀供養人像4尊,高0.30米,左右各刻一隻小獸,高0.30米。後壁刻二菩提樹,左右上壁刻“天龍八部”像,高0.38米,龕外沿刻四羅漢立像,高0.35米。頭部均已毀。

第69號摩崖造像龕,唐,雙層龕,外龕為方形平頂,0.91x0.92x0.60米,內龕為方形圓弧頂,0.80x0.72x0.40米。內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通高0.66米。左右各站一弟子高0.47米,一菩薩高0.57米,一力士高0.48米,頭部均已毀,後壁刻菩提樹,內龕壇基下中間刻一博山爐。蓮座下左右各刻1隻小獸,高0.12米。

第70號摩崖造像龕,唐,雙層龕,外龕為方形平頂,1.75x1.70x1.30米,內為桃形龕。內刻釋迦牟尼說法圖,正中釋迦牟尼,通高1米。左右各站一弟子高0.72米,一菩薩高0.94米。兩外側各站一力士,高0.52米,頭部均已毀。內龕後壁頂有華蓋,左右各刻一棵菩提樹,龕楣上浮雕忍冬紋,壇基中間刻一·博山爐,左右各刻一·隻小獸,高0.20米。

外龕左壁題刻:修粧釋迦牟尼佛部眾一龕,/修造遮佛龕廈舍一麵,/弟子馮崇夫婦同發心,為女弟子/劉氏不安,願獲平善,希獲平/善。開寶七年(公元974年)十一月十八日,設齋表/慶了口,求章福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