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號)經文窟,唐,方形平頂,高2.80米,寬2.25米,深2.10米(以下“高、寬、深”字樣略)。正壁刻《妙法蓮華經如來品十二》,左壁刻《妙法蓮華經》,右壁刻《妙法蓮華經五百弟子受記品》第七和《妙法蓮華經觀音普門行願品》。豎刻,楷書,字徑0.015米,風化較嚴重。

第2號經文窟,唐,方形平頂,2.80x2.10x2.20米。正壁刻《妙法蓮華經隨喜功德品》第十八,左壁刻《妙法蓮華經》,右壁刻《妙法蓮華經妙音菩薩品》第二十四,《妙法蓮華經觀世音普門品》,豎刻,楷書,字徑0.015米,風化較嚴重。

第3號“釋迦涅盤圖”摩崖造像窟,唐,10.00x23.00x2.00米。造像分上下兩層。

下層刻釋迦牟尼涅盤像,像長22米,頭東腳西,背北麵南,左脅側身而臥,雙手貼身平伸,頭螺髻,枕一扁形蓮花石枕,眉心有白毫,身著雙領袈裟,內著僧祗支,腰部側身坐一弟子,作切脈狀。足部旁一站力士,高3.00米。

上層刻釋迦牟尼說法圖,主像釋迦牟尼佛,高2.30米,結迦趺坐,右手作說法印,左手撫膝。佛兩側站立迦葉、阿難兩弟子,高2.10米。其兩側造像分前後兩層,前一層左右造高2.10米的七弟子,弟子之末是高2.00米的兩菩薩,11尊像均隻雕出上半身。後一層左右造高2.30米的天龍八部像,部眾下半身被前排造像遮沒。

第4號摩崖佛像龕。南宋造像,平頂長方形,0.55x1.70x0.10米。正中坐一佛像,無頭,殘高0.53米,左右各站二供養人像,頭部均毀,殘高0.40米。

第5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造像龕,摩崖,南宋,平頂長方形,0.55x6.90x0.08米。造像40尊。

第6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造像龕,摩崖,南宋,平頂長方形,0.60x6.70x0.40米。造像21尊。

第9號摩崖遊記詩2首。

第一首為侍郎劉公(宋兵部侍郎劉儀鳳)的《臨賦舊製》。岩斷起插危欄,不負籃輿酷愛閑。

/竹馬舊嚐窮勝概,雲山今已笑蒼顏。/劫滅坐闃微塵數,色相空留?壁間。/忽億本來生滅事,晚風斜照淚瀾斑。

第二首為伏睹侍郎表丈留題繼原韻承直郎雍涓惶恐:重複窮岩繞曲欄,舊遊訪古得清閑。/摩崖百尺傳遺像,蛻跡千秋不改顏。/生滅本無人我相,逍遙長對水雲間。/寄堂有語溪山重,拂拭幽棲見一斑。

第10號菩薩造像龕,摩崖,南宋,方形圓弧頂,0.80x0.60x0.55米。刻坐像1尊,高0.60米。第11號菩薩造像龕,摩崖,南宋,方形圓弧頂,0.80x0.60x0.55米。刻坐像1尊,高0.60米。第12號菩薩造像龕,摩崖,南宋,方形圓弧頂,0.80x0.60x0.55米。亥ij坐像1尊,高0.60米。

第13號菩薩造像龕,摩崖,南宋,方形圓弧頂,0.75x0.60x0.50米。亥ij坐像1尊,高0.60米。

第14號“善財童子五十三參”造像龕,摩崖,南宋,0.90x4.60x1.60米。造像9尊,第15號摩崖造像龕,南宋,平頂長方形,0.70x0.65x0.30米。造像2尊,一站一坐,頭部已毀。

第16號菩薩造像龕,摩崖,南宋,方形圓弧頂,3.80x2.10x1米。刻像3尊,高0.60米。

第17號題記,南宋,1.10x0.80米。內有“紹興”年號。

第18號摩崖佛像龕,唐,方形圓弧頂,0.95x0.55x0.3米。內刻1坐佛,頭已毀,殘高0.95米。

第19號觀音立像造像龕,摩崖,唐,方形平頂,1.80x1.90x0.6米。像高1.40米,雙手殘,石壞像,高1.65米。

第20號題刻,高1.40米,寬2.90米。一“臥卜”字,長1.15米,寬1.10米。

題刻:白良佑馮佃子/功文堯年昌齡老/叟唐卿淳熙五/年正月晦日同遊/。

第21號摩崖造像龕,南宋,方形平頂,1.20x2.20x0.30米。造像16尊,最高0.80米,最低0.10米,損壞嚴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