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光”這個詞,現在已經成了人們普遍使用的禮貌用語。“借光”原指分沾他人的利益或榮耀,現在人們把凡是請求別人提供某種幫助或從別人那裏分享某種榮譽,都稱作“借光”。例如,魯迅《故事新編·理水》:“臨末是一個粗手粗腳的大漢……連聲說道‘借光,借光,讓一讓,讓一讓’,從人叢中擠進皇宮去了。”老舍《趙子曰》第七:“借光!這是六十號嗎?”“借光”這個詞是從何而來的呢?這來自古代一個典故。

戰國時期,秦國有個大臣叫甘茂,因遭受奸臣陷害,不得已逃往齊國。他逃出秦國的邊境函穀關時,正好遇到了當時很有名的縱橫家蘇代。蘇代問甘茂要去哪裏,甘茂沒有直接回答,而是講了一個“借光”的故事。

據說,在一條江的江邊住著許多人家,每天晚上,各家的姑娘們將各自的燈油一起倒進一盞大燈裏,一起在燈下做針線活。而有一個姑娘家裏很貧窮,出不起燈油。其他姑娘就討厭她,準備把她趕走。

窮人家的姑娘卻對大家說:“我確實不能拿燈油出來,可是我每天早早趕到這裏,大家回家的時候我晚點走,替大家打掃屋子,布置桌椅,這樣對你們是有好處的,你們為什麼還吝嗇這點照在四周牆上的燈光呢?如果肯借點光給我,我同你們一起做針線活,這樣對你們也不會有任何妨礙。”姑娘們覺得她說的話有道理,就把她留下了。

蘇代聽了甘茂的故事後,明白了他的道理。於是他們倆一起去了齊國,在蘇代的極力推薦下,齊王便拜他為上卿。

現在我們經常聽到的“借光”一詞,就是出自這裏,指請求別人給自己方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