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並不是指純粹地追求工作業績;也不是一種生活狀態。它是一種心理狀態。在追求完美的團隊中,每一位員工可以將自己的特長發揮出來,應用到他孜孜追求的事業上,而工作環境恰恰也適合他的個性和價值觀念。因此,員工就會對團隊產生依賴感,從而凝聚於團隊之中。
IBM希望所有的職員對任何事情都以追求完美的觀念去對待。無論是產品質量,還是服務品質,永遠都要追求完美。老托馬斯·沃森經常告誡自己的員工“在工作中追求完美,就算沒有做到也會比按照一般的標準做到了好得多”。他將追求完美當成IBM企業文化中十分重要的一部分向員工們廣為傳播。
小托馬斯·沃森對於這一行為準則也十分讚同,他說:“這個信念能夠如變魔術一般引起人們對盡善盡美的狂熱追求,當然,一個求全責備的完美主義者,幾乎不可能成為一個讓人感到舒服的人;一個要求人們達到完美的環境,也不會是一個舒適安逸的‘樂居’。但是,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一直是我們不斷發展進步的一種驅動力。”其實更重要的是,在這個過程中,一個企業的內部會形成一個健康的氛圍,它必定是積極的、樂觀的、充滿熱情的,這才是追求完美為企業和員工帶來的最重要的東西。凝聚力在這樣的組織中迸發,是不存在任何異議的。
在這個世界上,許多人對自己的工作並不滿意。但他們卻不去努力改變而是默默地忍受著工作為他們帶來的煩惱。當他們感到沮喪或精疲力盡時,他們會對自己說“唉!有什麼辦法呢?這就是生活!我還能做些什麼呢?”言下之意,為了賺錢養家,枯燥乏味的工作是可以容忍的。
事實上,他們沒有理解工作的意義,要知道,即使賺再多錢也不能使人忍受所有乏味無趣的工作。其實你並不需要放棄自己的夢想。你完全可以使你的工作成為你所希望的樣子。
“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並不是要你工作上怎樣怎樣,它也不是說要求你生活上怎樣怎樣。它是一種心態。在這種心態下麵,你可以發揮出你的潛能和特長,你的事業終將有所收獲。
不要滿足,爭做第一。第二名和最後一名沒有區別,因為他們都是跟風。真正推動團隊取得質的飛躍的是第一名。做最好的,你才能得到所有人的認同。也許不會有完美,但人類正是在精益求精的過程中增加了力量。進步的同時我們看到了新的標準。我們正是這樣不斷進步,臻於完美。
對於我們來說,順其自然是平庸無奇的。為什麼在可以選擇更好的時候我們總是選擇平庸呢?如果你不可以在一年之外弄出一天,那為什麼不利用這365天呢?為什麼我們隻能做別人正在做的事情?為什麼我們不可以超越平庸?
奧林匹克競賽之所以崇高,是因為它體現了一種超載精神。著名的思想家、演講家魯迪·康維爾曾說過:
“不要總說別人對你的期望值比你對自己的期望值高。如果哪個人在你所做的工作中找到不足,那麼你就不是完美的,你也不需要去找一些理由。承認這並不是你的最佳程度,千萬不要為自己辯解。當我們可以選擇完美時,卻為何偏偏選擇平庸呢?我不相信人們說那是因為天性使他們沒有上進心。他們可能會說:‘我的個性不同於你,我並沒有你那麼強的上進心,那不是我的天性。’”
對於“追求完美的工作表現”的人來說,他們的才華、激情和價值取向是一致的,而且他們時常有一種強烈的個人成就感。他們內心存在一個指南針,他們永遠在追尋自己的目標。那麼,如果能夠樹立一種追求完美的企業文化,讓所有員工都永遠追尋企業的共同目標,那麼,他們將會以多麼強大的凝聚力推動企業走向輝煌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