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8章 此恨不幹風與月(9)(3 / 3)

華進搔搔頭,“唉,真是呢。”他不由得佩服地說:“陛下,你對韓非子可真熟。”

劉備頗有些得意,“那當然,這書我讀過很多遍,許多節段背得滾瓜爛熟。”

“陛下,你真厲害,和你相比,我好慚愧。”華進真誠地說。

高示其忍不住奚落華進:“就憑你讀書也讀不利落,有臉和陛下比!”

華進翻翻白眼,“那讓你來讀,你認識幾個字?”

高示其瞬間覺得華進依然很醜陋,若不是皇帝在這兒,隻怕她已經撲過去把華進拎起來,來回扇上百個巴掌。

劉備微笑,“這是丞相給我開的必讀書目,我不敢不讀,讀多了,自然就熟悉了。”

高示其好奇地問:“陛下會怕丞相麼?”

“怕!”劉備做出了肯定回答。

“丞相還要逼陛下讀書,真想不到呢!”高示其迷惑了。

“當然咯,在荊州時,他給我開書目,幾十冊書哦,比我半輩子認的字還多,我哪兒有心思讀,可他給我玩了一手絕的,他在每冊書疑難處做出標識,說敬請主公解疑,親自捧來送給我,我為了做好主公,隻好硬著頭皮讀,硬著頭皮解疑,做主公難啊,危難之際衝鋒陷陣,甘當表率,平日裏對臣屬體恤關愛,閑暇還要為臣屬開釋典籍疑難。”

劉備的話沒說完,高示其和華進已笑得直不起腰,高示其抹著淚花兒說:“丞相太壞了,陛下為什麼要聽他擺弄,你若是不想讀,可以不讀嘛。”

劉備笑歎道:“一物降一物,我被丞相拿住了。”

“為什麼被拿住了呢?”高示其問。

劉備微微一笑,“華進剛才讀的那一段裏說,主利在豪傑使能,我得丞相,是利在豪傑使能,而丞相無私利,無朋黨,建功而不爭功,有能而不伐能,不貪爵祿,不嗜富貴,這樣的純臣,被他拿住,是我莫大的榮幸。”

高示其對劉備的話似懂非懂,不過她想誇獎諸葛亮的話應該總是好的。

“高示其,你在想什麼?”劉備冷不丁冒出一句話。

高示其沒想到劉備會問自己,她心裏抖了一下,她隻好老實回答:“我,我在想,丞相。”

劉備軟和地笑起來,“其實,我也挺想他。你們都想他麼?”

“嗯。”華進和高示其都點頭。

劉備的目光變得柔軟沉靜,“那,我把他召來吧。”

高示其狂喜,她掩飾不住自己的快樂,拊掌道:“太好了!”

在白帝城這大半年裏,劉備一直沒有宣召諸葛亮,君臣隔著漫長江河,用書信傳遞彼此的消息,每當沾滿長江水汽的公文或私信傳到劉備手裏,他瞥一眼,便說丞相又熬夜了,你們看那墨都幹了,皴出白痕來了,一定是在燈下寫的,熬夜的人眼神不好,看不出墨色濃淡。他每次答複諸葛亮,都親筆手書,起初還能寫長信,後來病困,實在乏力,回信隻有兩個字:甚好。

華進還問道:“丞相若是來了,那我們是要回成都了?”

劉備隻是笑,卻不說是不是,可那笑容裏有藏不住的淒愴,讓人心裏微微地疼了。

高示其小心地說:“陛下,我們送你回成都養病好麼?”

劉備悵然一歎,“走不動了,就在這裏吧。”

高示其懂了,眼淚吧嗒掉下來,她很喜歡這個寬厚豪邁的皇帝,很多時候,她沒拿他當皇帝,她以為他像鄰家的大叔,親切、慈祥、和藹,讓人想親近,和他說心事,請他幫忙解決麻煩,他一定會熱心幫助。

劉備看她掉淚,“哭什麼鼻子呢,我這輩子走了太多的路,如今累了,想歇歇不成麼?”

“成,成!”高示其嗚嗚咽咽地說。

劉備感慨道:“十五歲離開涿郡求學,四十餘年,從北方走到西陲,幽州、徐州、司州、荊州、揚州、益州…走過的路數也數不清。”

華進讚道:“陛下快把咱大漢朝都走遍了。”

“還有很多地方沒去呢,若是再給我十年,我還想走呢,丞相以前和我許諾,說是若天下承平,他必要和我走遍天下,我瞧他就沒時間,這諾言隻怕要落空。”

高示其上了心,“為什麼要等到天下承平?”

劉備歎道:“你們沒經曆過我和丞相經曆過的離亂之景,天下淒愴,萬姓板蕩,生靈塗炭,不知天下承平有多重要。”

華進仔細地想著,“所以陛下才要興複漢室麼?”

劉備目光堅定,“是,這是我一輩子最大的事,我若是不在了,丞相也會繼續做下去,有丞相在,漢朝不會亡。”

有丞相在,漢朝不會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