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過漢堡租界,埃及帝國又向不列顛、愛爾蘭和法蘭西島擴張,先後在多佛爾港、都柏林和加萊港建立了租界。
最後,埃及還通過和馬木魯克王朝的同盟,獲取了亞丁灣的所有權,從而牢牢控製了紅海的出海口。
到了西曆的14世紀,埃及帝國已經變成了一個橫跨歐亞非美四大洲的世界帝國!
妥妥的大埃及啊!
在後來的曆史上,什麼埃塞俄比亞、索馬裏、厄立特裏亞、蘇丹這些地方,可都是歐洲難民們移民的熱門地區……
至於西方世界的第三大強國,也讓人意想不到,並不是神聖羅馬帝國,也不是法蘭西王國,而是阿尤布—大食帝國!
之所以如此,也是非常正常的。在原本的曆史上,方教文明輝煌的中心巴格達陷落之前,德國和法蘭西有什麼地方可以和巴格達比?
無論是經濟、文化、商業、科學技術,巴格達都遠遠超過巴黎和維也納……
而毀滅性的旭烈兀征服,在這個時空也是不存在的。
旭烈兀這個人倒是還有的(他是117年出生的,拖雷也是那一年死的),不過拖雷係根本沒有奪取窩闊台係的汗位——拖雷在亦列堡戰役中就陣亡了,根本不可能繼承鐵木真的大部分軍隊。
而在拖雷死後,窩闊台就變成了守灶的“幼子”(指嫡子中的幼子),理所當然繼承了鐵木真的汗位和大部分的軍隊。拖雷一係也就沒有實力發動對巴格達的征服了。
而且,位於波斯的阿瓦士和巴格達之間,阿拉伯河上的阿巴丹島是東宋殖民地。東宋在阿巴丹島上布署了陸戰隊和內河艦隊,讓蒙古人有點投鼠忌器。
所以夏台——阿拉伯河一線在這個時空沒有被蒙古人突破,也讓方教文明的核心地區免於戰爭的毀滅。
不過東宋並不會幹涉方教內部的更替。所以在庫爾德人薩拉丁開創的阿尤布王朝後來打敗了伊拉克的塞爾柱王朝(不是大塞爾柱),成功入主了巴格達。建立了阿尤布朝的蘇丹和阿拔斯朝的哈裏發共存的阿尤布—大食帝國。
這個帝國在後來的曆史中,不僅很好的保存了方教理學派的文明和知識,而且還進一步吸收希臘哲學和東方(中華)的自然哲學,並且將巴格達的哲理大學發揚光大。使之成為足以和亞曆山大的索菲亞大學(索菲亞一世創立),以及蒙兀堡的光明大學其名的西方三大名校之一。為西方文明的發展,培養了不計其數的人才。
而在保存和發展方教理學文明的同時,阿尤布—大食帝國也保留了方教海洋文明的基因。在黑非洲地區同光明教、基督教文明展開了激烈的競爭。
另外,由於中亞、東歐大草原和高加索山等地都成為了蒙古國、金帳汗國、西宋和西涼的土地,阿尤布—大食帝國沒地方去購買馬木魯克奴隸戰士,所以馬木魯克王朝在這個時空是不存在的。阿尤布蘇丹的權力一直保持了數百年直到近代。
而阿拔斯朝的哈裏發更是和阿維農教宗(羅馬教宗,在羅馬淪陷後遷往阿維農)、亞曆山大大牧首(正教牧首)、巴庫光明頂聖女一樣,成為了長久傳承的宗教領袖……
西方四大強國的第四強,當然就是占據了基輔羅斯的金帳汗國了。
因為占有了一個不怎麼讓人覬覦,偏偏又無比富庶的黑土地帶。金帳汗國在之後的數百年中得到了不錯的發展機遇。
南方的蒙古人忙著和神聖羅馬帝國、埃及帝國、阿尤布—大食帝國爭霸,沒有功夫對付金帳汗國。
而東歐的立陶宛、波蘭這些國家,則根本不是金帳汗國的對手,成為金帳汗國長期蠶食吞並的對象。
唯一困擾這些“金帳漢人”的,就是稀少的國族人口了。